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17792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21
《清代钱币艺术的革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清代钱币艺术的革新我国的古钱文化博大精深,古钱身上浓缩了历史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民俗等方方面面。钱币的艺术是钱币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钱币的外表特征所直接反映的形色之美。“中国钱币艺术的内容包括钱币本身的形状、穿孔的大小、轮廓的阔狭、铜色的配合等等,但最重要的是钱文的书法。”①因为中国的艺术史上,书法是最受重视也是影响最大的艺术门类,书法通过钱币可以最广泛地接触所有的国民,所以历代都颇为重视钱文书法,从而中国的古钱币同时也成为了书法艺术的宝库。不过,艺术的发展繁荣往往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成
2、正比,一些艺术性极高的钱币,如王莽、北周、刘宋、南陈、徽宗的钱则出现在一定的非常时期。而社会生产、生活长期稳定的时期,铸钱往往只重视质量和币制的统一,而忽略钱文的书法,使钱币的艺术性大打折扣。这在清代表现得尤为突出。清代是个统一的封建大国,曾一度开创了康、雍、乾盛世,铸钱的质量很高,但钱文缺乏艺术性。清钱的字体泉界常称为宋体,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宋体”指的是宋体字,宋体字和仿宋体是两种不同的印刷体,混淆不得。清钱的主体文字(如图1—4)是仿宋体(仿宋: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叫仿宋体、仿
3、宋字。)②清钱上的仿宋体,不及印刷中的仿宋体精致,有时还兼含楷、隶笔意,总是显得严肃而拘谨,没什么艺术性可言。当然,在清代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中,钱币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钱文艺术也并非长期暗淡无声。康熙中期京局的小钱,文字的笔法和体态狂浪多变,别具风格,意境奇妙。为清初钱中一大景观。乾隆时期,宝苏等东南局和北方的宝陕局开始出现部分宋体字(宋体字:通行的汉字印刷体,正方形,横的笔画细,竖的笔画粗。这种字体起于明朝中叶,叫做宋体是出于误会。)③2学无止境宋体字的点划折勾均露锋芒,刚中有柔、典雅高贵,远比仿宋体精美。宋体字钱币的出现,为
4、呆板的清钱世界拉开了一道亮丽风景,令人耳目一新。咸丰开始,清钱文字向楷书转变,并出现了一些精美的楷书钱文。以上三点变化,虽不能代表清钱的主体风格,但反映了清代钱文艺术亦曾出现过高超水平,且可与历代媲美。在清代钱币艺术变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宝陕局的成绩尤为突出。清时,陕西铜源紧缺,铸钱多靠外购铜料,从而铸本很高,往往亏本铸线。但宝陕局通清一代除雍正、同治时未开炉外,其余各朝均铸量不小,是清代重要铸钱省局之一。清代铸钱,全国统一制式、统一文字,户部颁样,制度严格。顺、康时期各省所铸颇为整齐。乾隆间,宝苏等东南局开始出现宋体字,但钱币的制式基
5、本无变异。而北方铸局,仍颇拘谨,唯宝陕局别开生面,有了多个方面的突破:一是除保留少量部颁式(如图1)外,多数均改为狭缘广穿式(如图6———10),打破了清钱阔缘式的单调格局。二是仿宋体的长、扁字体亦使用出来(如图6),使文字与缘,廓相互协调,版别新异。三是开铸精美的宋体字(如图7)钱,美轮美奂。四是仿宋体、宋体笔法相融合(如图8—10),自由灵活,版别丰富。如此几方面的新,在满清严厉的制控下,是难能可贵的。嘉庆、道光时期,清政府统一钱制的力度有增无减,宝陕局在保持统一(如图2、3)的基础上,仍继续铸有宋体字钱(如图11、12),与南方的
6、宝苏,宝浙遥相呼应。咸丰时,太平天国的炮火摧毁了清廷长治久安的美梦,原来的货币制度也被彻底打破,于是开铸大钱、铁钱、行纸币,铸钱的文字开始转向楷体,不过咸丰小平钱的字体基本无变(如图4),这时宝陕局的宋体字钱甚为精美(如图13),包括铁钱(如图14)。光绪时京局还有传统的仿宋体,而各省已基本为楷书钱(如图5),且有各局竟秀之势。宝陕的宋体字光绪钱,其精美者(如图15),与历史上任何一种美钱相比也毫不逊色。清代之所以长期有采用一种呆滞的仿宋体作为钱文,除求币制的统一稳定外,主要还是清代特殊的社会政治状态所决定的,满族统治者为了长久统治全国
7、,控制汉人。而长期实行文禁政策,以束缚人民的思想,多次制造文字狱,限制文艺的自由。钱文艺术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性,钱币正面汉字的美化,同时又会贬低背面的满文,所以清代在钱文上,对各地的控制很严。而统治者上层的文化艺术,还是有长足发展的,如清代的官瓷就已登峰造极,宫廷的刺绣、服饰、戏曲等等都超过历代。乾隆皇帝尤喜舞文弄墨,到处卖弄诗词书法,但就是不碰及钱币。咸丰以后钱文书法的变化,是清廷已失去了控制能力的结果。而始自乾隆时的宝陕、宝苏等局的钱币艺术革新,不仅体现了传统钱币艺术的生命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钱币文化艺术的需求,同时与当地丰厚的文化底
8、蕴也息息相关。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