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811456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摘要: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它起着育人定向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现代化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从紧抓课堂常规、坚持正面教育、紧抓教材特点和利用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长期、有效的德育渗透。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小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培养人的
2、过程中,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和地位,德育在其中的渗透也是必不可少。然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观念上更加注重对学生体质和技能上的教学和锻炼,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常采用简单粗暴的训练方法,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小学体育课堂上有效渗透德育呢?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德育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根据学校以及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行为准则(其中一部分也可
3、以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这样他们会更加自愿的遵守),如不迟到早退,不与同伴恶意打闹,分组练习时要排好队等。并且要有步骤,有重点,有计划的坚决实施,这样有助于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谦让懂礼,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只有严明的制度作为行为准绳,才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坚持正面教育,渗透德育3学无止境小学生都喜欢被人肯定和夸奖。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对学生实施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一些存在不良行为现象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训斥,而是应该以帮扶和爱护为出发点,
4、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并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再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样,不仅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而且还会积极改正,提高认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不偏爱优生,对于缺点要及时指出;对于中等生,既要指出缺点,又不能忽视对其优点的肯定;对于差生,批评要适度,尽量采用鼓励的方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育中,要“允许”学生犯错,学生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三、紧抓教材特点,渗透德小学体育教材中的项目和内容,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教育意义:通过耐力和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刻苦耐劳
5、,不畏艰难的意志;通过跳跃类的练习,培养学生超越自我,勇于高攀的拼搏精神;通过团体合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等。可见,体育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实施德育的好题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深入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题材,并结合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德育,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协调地发展。四、利用教学方法,实施德育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有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动员或课后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及时地了解和总结体育课堂锻炼各
6、方面的情况;队列队形的组织,能够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同时队列的美感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值日生收放体育器材,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行。再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游戏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积极性。竞赛的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且还能通过师生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结意识。榜样的熏陶,好的榜样能够激励学生不断的完善,塑造出更加优秀的人格。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进行德育的渗透。如在上课期间,在着装上,穿整齐,干净的运动服,在语言上,文明懂礼等。教
7、师只有严格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好印象,才能让学生从中领悟并产生道德意识。3学无止境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恰当时机,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将德育有效的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吴云燕.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陕西教育,2015,(05).[2]马芳.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J].中学生导报,2013,(04).[3]沈燕飞.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作用和意义[J].学周刊,2013,(0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