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99844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的对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无止境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基础体育改革不断完善,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高 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明确自身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等,才能与基础教育有效对接,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科学发展。本文将从高校体育专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主要探究其与基础体 育教育对接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新课改;高校体育教育;基础教育;改革随着我国近年来体育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
2、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新课程标准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必须适应这一变化。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使高校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实现充分对接,谋求二者对接的有效路径。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中的现实问题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问题在体育人才教育培养的过程中,部分高校未能明确新课标提出的关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不能及时顺应改革目标,导致现阶段不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专业体育人才。2.高等体育教育
3、专业教学设置问题3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于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专业课设置过多,基础课少,选修类课程少且种类单一,学科体系建设不规范,不能明确区分体育教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专业界限模糊等。因此,教学设置方面的滞后会影响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对接。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培养问题教师是关系到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新课标的实行,对教师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方向性意见。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进行创造型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目前现状是,
4、教师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固化影响,不能及时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的有效策略1.以新课改为导向,增强改革动力当前,造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动力不足,必须坚决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导向,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将新课程标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师生能够教学相长,在教学中应用创新思维,增强创新动力。例如,在专项教学中,老师能够贯彻“健康第一”的新课程理念,进行相关理念的传输,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上能达到身体、知识、技能、经验、兴趣的全面配合和提升,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造力。在增强学生创新
5、能力的基础上,养成创新习惯,有了创新的动力支撑,能增强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才能贯穿到改革的各个方面,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的对接。2.明确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将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与学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学生为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在知识结构和技能上,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理论,全面夯实、互通互用、能触类旁通,有实用性强的体育技能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师人才是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3.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经过长期的探索
6、和实践,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应用教学中累积了不少经验。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地位的提升,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者,也可能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创造者和参与者。因此,必须针对这一变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例如,在教学内容中不要太强调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要掌握,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现代化和基础体育教育改革对“厚基础”“宽口径”型体育教育人才的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抛弃传统的“你教我学”的
7、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是承接基础教育理念的表现,要把新课标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培养规范中,实现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对接。4.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交流机制3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加强各方面的融合与交流。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在实践中逐步在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但各方面仍不完善。例如,在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时,高校体育教育即使培养出了符合基础体育教育要求的“产品”,大部分学生仍无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应用型人才或者适应市场需要的“选手”的培养,这一说法的
8、可行性在于及时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交流机制。首先,以实习为切入点,与相关基础教育实习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加深交流,了解彼此的需要和具体要求,及时反馈,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加强高校体育教师与基础教育教师的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等,彼此互通。最后,在交流与实践教学中,找到自身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