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凝材料研究论文.doc

胶凝材料研究论文.doc

ID:61793032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胶凝材料研究论文.doc_第1页
胶凝材料研究论文.doc_第2页
胶凝材料研究论文.doc_第3页
胶凝材料研究论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胶凝材料研究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胶凝材料研究论文1地质聚合物的反应机理法国J.Davidovits提出的“解聚—缩聚”机理,他认为地质聚合物的形成过程为:铝硅酸盐聚合反应是一个放热脱水的过程,反应以水为传质,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铝硅酸盐矿物的的硅氧键和铝氧键断裂,发生断裂—重组反应;形成一系列的低聚硅(铝)四面体单元,聚合后又将大部分水排除,少量水则以结构水的形式取代[SiO4]中一个O的位置,最终生成Si—O—Al的网络结构。聚合作用过程即各种铝硅酸盐(Al3+呈Ⅳ或Ⅴ次配位)与强碱性硅酸盐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以上聚合反应表明,任何硅铝物质都可作为制备人造矿物聚合物材料的原料。现在大多数的研究者的理

2、论都以J.Davidovits的理论作为地质聚合物反应机理的基础。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地质聚合物的形成是铝硅酸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水合物后,水合物在进行缩水聚合生成聚合物。当地质聚合物的添加成分较复杂时,则添加成分的离子在硅铝网络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不同而得到不同性质的地质聚合物。2地质聚合物研究进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Purdon在研究了波特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硬化机理时发现,少量的NaOH在水泥硬化过程中可以起催化剂的作用,使得水泥中的硅、铝化合物比较容易溶解而形成硅酸钠和偏铝酸钠,再进一步与Ca(OH)2反应形成硅酸钙和铝酸钙矿物,使水泥硬化并且重新生成Na(OH

3、)再催化下一轮反应,因此他提出了所谓的“碱激活”理论。4学海无涯在这以后,前苏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碱激活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发现除了氢氧化钠以外,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氟化物、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等都可以作为反应的激活剂。到了1972年,法国的J.Davidovits教授申请了地聚合物历史上的第一篇关于用高岭土通过碱激活反应制备建筑板材的专利。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的专门机构都在致力于地质聚合物材料内部结构和反应机理的研究,并对其优异性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乐观的预测。20世纪90年代后期,VanJaarsveld和VanDeventer等致力于由粉煤灰等工业固体

4、废物制备地质聚合物及其应用的研究,包括固化有毒金属及化合物等。他们也对16种天然硅酸盐矿物制备地质聚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架状和岛状结构的硅酸盐,并且钙含量较高者形成的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最大。且以粉煤灰为原料合成了7d抗压强度达58.6MPa的地质聚合物,并证明了粉煤灰中较高的CaO含量和含有部分超细颗粒是合成高强度地质聚合物的有利条件。国内对人造矿物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3地质聚合物的应用领域3.1汽车及航空工业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因高温性能优良,且不会燃烧或在高温下释放有毒气体及烟雾。因此,被应用于航空飞行器的驾驶室或机舱等关键部位,提高飞行器的安全系数。3.2非铁铸造及

5、冶金地质聚合物材料能经受1000-1200oC的高温而保持较好的结构性能,所以能广泛应用于非铁铸造及冶金行业,J.Davidovits教授成功的利用人造矿物聚合物材料制作浇铸了铝制品。3.3土木工程地质聚合物是目前胶凝材料中快硬早强性能最为突出的一类材料,用于土木工程能缩短脱模时间,加快模板周转,提高施工速度。地质聚合物具备的优良耐久性也为土木建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3.4交通及抢修工程地质聚合物快硬早强,20oC条件下4h强度能达15-20MPa,由地质聚合物抢修的公路或机场等,1h即可步行,4h即可通车,6h即可供飞机起飞或降落。3.5塑料工业地质聚合物材料

6、可制作塑料成型的模具,由人造矿物聚合物材料制作的模具耐酸碱及各种侵蚀性介质,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表面光滑度,能满足高精度加工的要求。4学海无涯3.6环保领域地质聚合物材料聚合后的终产物具有牢笼型的结构,能有效的固定几乎所有重金属离子;人造矿物聚合物材料因具备优良的耐水热性能,在核废料的水热作用下能长期保持优良的结构性能,因而能长期的固定核废料。地聚合物可以用在处理矿山尾矿的领域中。它可用于矿山的表面盖层和基底垫层,包括刚性、半刚性和柔性高强度低渗透性盖(垫)层,以及垂直阻挡障,包括地下截流墙、土坝内高强度低渗透心墙。地质聚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将对其形成机理继续进行更系

7、统的研究,同时人们也在致力于通过改变原料的配比、制备工艺以获取性能更优性能的地质聚合物材料,这必将使地质聚合物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J.Davidovits,GeopolymersandGeopolymericMaterials.JournalofThermalAnalysis.1989,(35):429-441.[2]郑娟荣,覃维祖.地聚物材料的研究进展.新型建筑材料,2002,(4):11-12.[3]李海宏.地质聚合物的制备及机理研究.西安建筑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