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783347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0
《职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职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分析1目前职业院校质量监控与评价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1质量监控和评价观念落后(1)对评价工作重视不够,只求其有,不求其质。只进行常规性的教学评价工作,评价过程欠规范,对评价数据缺乏科学的处理,评价方式单一。同时学校也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监控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2)评价多,监控少,缺乏监控意识,缺少有效的监控措施。监控是评价的基础,由于缺乏相应的监控制度和体系,往往导致收集评价信息的难度加大,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周期变长,造成评价工作的被动、间断和烦琐,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3)盲目套用
2、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缺乏针对职业教育特点的监控和评价。如上级主管部门对高职专业办学资质的评价,指标体系面面俱到,但专业内涵不够突出,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1.2缺乏系统的监控和评价机制(1)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价的操作和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和制度。主要表现在评价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结论过多等。例如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2)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以及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学院各个部门没有发挥出质量监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研室、后勤管理、各中心、各任课
3、教师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认识不足,当发现质量危机时,不能及时预警,做不到信息上下通达。(3)缺少对监控和评价的元监控、元评价。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监控和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反馈,对学年初制订的评价指标的达成状况缺少监控与测评,没有形成严密的监控体系。1.3监控和评价的范围不广目前的高职高专质量监控和评价,从外部来讲,主要局限于办学条件和设施等方面;从内部来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和少量的听课及学生成绩检查等方式进行。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都较少关注,导致评价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5学海无涯1.4对问题缺乏有效的跟踪反
4、馈与落实许多学校在做了大量的监控和信息采集工作并发现问题后,往往只是提出问题,而没有解决的方法,或者虽然有了解决方法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更没有限期整改或跟踪检查。因而,使得一些问题在每次的信息收集汇总时依然存在。2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1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在设计教学质量与评价体系时,应结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突出全程性、全面性、全员性的特点,实施面向社会、企业、学生、教师的开放式评价。因此,在规划和
5、设计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全程性原则。教育教学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市场调研、专业设置,到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对教学全部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控。(2)全面性原则。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还取决于与人才培养质量有关的其他质量因素,如学生管理、综合素质提高、创新精神培养、校园文化氛围和教学条件保障等。学校作为一个系统,各部门都直接或间接地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总目标而工作。每个部门的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应全面开展对可能
6、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所有因素的监控。(3)全员性原则。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教学过程,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质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制订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被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直到每个人。所以,各部门应建立工作质量标准,规范工作,在全院范围内形成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服务教学和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2.2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设计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2.1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注重操作的可行性5学海无涯构建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理论,遵循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同时更要具有在日常自
7、然运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要适合监控与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实践所检验和证明,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上,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具体的操作程序,有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明细的评价标准,使整个监控与评价过程能够为学院各部门普遍接受和认可,并积极参与到其中。2.2.2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注重动态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其内容应该相对稳定。但是,高等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对其质量进行的监控与评价也应当随之发展变化,所以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做到静态和动态有机结合。一是尊重历史和事实,在符合国
8、情、校情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构建相对稳定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明确的、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易于体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