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报道探究论文.doc

灾难报道探究论文.doc

ID:61783248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20

灾难报道探究论文.doc_第1页
灾难报道探究论文.doc_第2页
灾难报道探究论文.doc_第3页
灾难报道探究论文.doc_第4页
灾难报道探究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灾难报道探究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灾难报道探究论文一、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按照传统新闻真实论的观点,记者必须客观记录所看到与听到的一切,就像一台摄像机,应尽量避免记者个人的主观倾向性,尤其不能添油加醋,道听途说。但在这次地震报道中,本文作者深刻感受到,跟传统新闻真实论有所不同,灾难新闻的真实其实有两个维度,一是客观真实,一个是主观真实。客观真实,就是前述传统新闻真实论的基本观点。但主观真实,则是在灾难报道中衍生出来的第二个“客观存在”。这里,用两个典型的例子对此加以阐述。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有两条新闻几乎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新闻媒体上刊播过,其真实性几乎难以令人置疑。一条新闻说,某位母亲在临死

2、前用手机短信的方式,给怀中的孩子留下了一段“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另外一条新闻说,俄罗斯救援队从废墟中救出一名男子,这名男子的第一句话说“这次地震厉害,都震到外国去了”。不过请注意,这两条人人皆知的“新闻”却缺乏新闻最关键要素:无时间,无地点,无人名,无作者,无目击者,无证实者,无消息来源。如果说这些新闻关键要素的缺失是因为当时现场太忙乱了,媒体记者无法一一核实,但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没有得到明确的查证核实,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毕竟,无论从这位母亲的手机,还是那名男子的照片,都可以而且应该作为抗震救灾的宝贵资料进入地震博物馆。也就是说,这两条广为人知的地震

3、新闻,很大可能都是人们虚构出来或者以讹传讹的“三无产品”。但奇怪的是,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都心知肚明这是虚构的消息,但仍然宽容地接受它,甚至乐于继续传播它。新闻媒体刊播此类“真实的谎言”,受众在知晓的情况下依然欣然接受,这在新闻传播史上恐怕也是少有的。为什么?5学海无涯由此就产生了本文作者所提出的真实的第二个维度——主观真实的问题。灾难新闻之所以是一个独特的新闻品种,就在于它对受众的巨大影响,可以轻易地超越受众的认知层面而进入情感深处。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的同情心和凝聚力被强烈唤醒。母爱短信这类虚构新闻,符合当时乐观向上、战胜困难、人同此心的社会主流意识。

4、可以肯定的是,类似母爱短信这样的“主观真实”新闻,在地震灾区的某个地方某个时间肯定存在,只是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被新闻媒体及时找到。新闻媒体正是基于对此类新闻“主观真实”的合乎情理的逻辑判断,才敢于适度刊发“三无新闻”。同样,在大地震这种特殊的语境下,受众可以宽容这样的新闻真实性偏离。从这个层面看,灾难新闻的主观真实也是一种客观存在。需要提出来并引起新闻媒体的注意。不过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新闻采编人员则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新闻报道的技术处理方案,而不是像新闻的客观真实那样作为一种应该恪守的行为原则。也就是说,作为一线采编人员,理应洞悉灾难新闻“主观真实”的存在,尽量及时发掘出类似客

5、观存在的新闻事件以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但是,在具体新闻报道中,客观真实仍然是第一原则。从新闻公信力的长远利益看,类似母爱短信这样的“真实的谎言”,首先应该尽量避免直接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也可以通过记者引用、转述等方式进行报道。同时,当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配发评论、诗歌、散文等,将此类“主观真实”的信息需求,通过非新闻的方式积极饱满地传播出去。事实上,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成都各家报纸如《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等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成功的尝试。二、微观真实和整体真实灾难新闻报道一个共同的难点在于突发性,记者往往来不及斟酌、谋划出一个整体报道方案就匆

6、匆上路。如本文第二作者地震后从厦门出发,一到机场候机大厅就发现了无数急着赶回受灾家乡的四川人,于是采访就从机场大厅开始。下飞机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夜色中直接奔赴都江堰灾区。但在靠近二王庙的地方,不幸遭遇车祸,不得不掉头返回,并在靠近都江堰市郊的口腔医院旁开始深夜采访。这种采访上的偶然性,在各家媒体的地震报道中并不少见。5学海无涯另外,汶川地震导致的灾区面积极大,直接影响面积达13万多平方公里。理论上,这13万平方公里的灾情呈现了这次大地震的整体真实的画面。但是,单个的记者或者单个的媒体往往很难全方位覆盖这样大面积的一个整体画面,如何在新闻中再现这个真实成为赴灾区报道记者的

7、一个难题。每个记者最初的设想往往都是努力向重灾区挺进,有些驾车,有些搭救灾车辆,有些甚至是步行。仿佛唯有朝灾害最重的地方深入,才能在新闻中复制灾难的真实。即使是这样,记者的选择仍然难以避免随机的特征。比如,由于采访条件如车辆、通讯工具等的限制。本文第二作者在灾区采访的时候,只能给自己划定一个大的框架:首先确定重点区域,力争走完每一个重灾区,如都江堰、青城山、德阳、什邡、绵阳、安县、北川、青川。但具体到这几个重灾区的哪个点采访,采访哪些人,却难以事先制定一个缜密、准确的规划。本文第二作者的第二个采访大方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