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的专业意识及养成.doc

教师教学的专业意识及养成.doc

ID:61777996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教师教学的专业意识及养成.doc_第1页
教师教学的专业意识及养成.doc_第2页
教师教学的专业意识及养成.doc_第3页
教师教学的专业意识及养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的专业意识及养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教学的专业意识及养成1教学道德实现需要的专业意识1.1服务意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自我经验的一种主动的意义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充当着指导者和服务者。然而,反思当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由教师主导的一种静态式的单向知识传递,而非一种双向的或多向的动态式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往往曲解了其本身的职业性所赋予的权威,利用本身在某方面知识的“先知先觉”来进行权威的“说教”,课堂成了“一言堂”,成了教师“话语霸权”尽情彰显的舞台。在这样的教育场域中,学生的主体性何在?学生的生命价值何以彰

2、显?教学的道德价值何以体现?教师从事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服务不仅仅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使得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演绎生命、彰显价值、共生共融的成长平台。这样,教师才会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诉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1.2期望意识4学海无涯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实践中已经多次证明:学生的自信心与教师对他所抱的期望以及由此带来的激励是高度正相关的。如果教师能够

3、相信某些实际上很普通的学生具有不平凡的才能或天赋,教师就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更高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会无形中影响到教师与这些学生的日常教学交往,并由此影响到这些学生的回应方式,使得他们产生较好的学习动机,实现较高的教师期望。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生命交往的过程。在其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学生与老师能否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心理相容,往往与师生的情感密不可分。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内心都希望能够受到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期许。所以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怀

4、着这种期望意识,才会更好地去了解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只有教师抱着这种期望意识,才能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给予更多的爱和理解。1.3反思意识教学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活动。作为反思性实践主体的教师需要在课程实践中反思,“通过反思性思维将已经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教育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谐的环境”[2]。既要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进行反复思考这种将自身的实践融入日常的研究反思之中,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省与审视,以及时地进行自我修正和调整,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思

5、维和行为,端正教育价值取向。反思说到底就是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不仅仅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需要,更是提升教师教学道德的重要途径。林崇德教授认为:优秀的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不对日常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话,积累的只有刻板的经验;教师不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的话,教学将会成为一种重复的物化活动,自然也是一种缺乏道德意蕴的教学。这样的一种教学当然会阻延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而没有师生的良好发展,教学的道德性何以彰显?教学道德只有在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追问、批判、修正中得以提升。2教学道德专业意识的培养与

6、形成教师教学道德的提升是教师专业道德形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教学道德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教育场域中通过自我检查与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有意识地调节自身利益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和进行道德反思等途径形成。2.1确立合理的德行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和使命是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大学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把课教好、教得学生满意、教到学生心里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

7、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牢固树立“学生第一”的教学理念,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4]。因此,大学教师在从事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教学活动时,要“让教学回归善的本性,使其成为实践优良道德的事业,是现代教学道德价值的必然追求”[5]。我们并不否认在现实中人们以自我利益为行动的4学海无涯标准,根据自我的利害得失来衡量事物的价值。但是,这不是说道德等同于利益,道德标准就是利益标准的根据。道德和利益虽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也要看到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利益的依赖性。人的行为最初是受苦乐感受性以及趋利

8、避害的本性来支配的,这样一种力量即使在道德形成之后,也仍然影响着人的行动。因此,道德的生成必然是在趋利避害的过程中完成的,并且与这一过程发生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要使得教师的教学道德得以生成,就要理顺教育领域内的利益关系,确立起合理的制度、建立有效的机制,保证教师能够以“以善治善”的方式追求生活的幸福为终极目的,并且在追求的过程中,不会以压抑、扭曲、规训当下的师生生活为代价换取未来的幸福[6]。2.2践行教学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