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产品碳排放论文.doc

出口产品碳排放论文.doc

ID:61773568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20

出口产品碳排放论文.doc_第1页
出口产品碳排放论文.doc_第2页
出口产品碳排放论文.doc_第3页
出口产品碳排放论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出口产品碳排放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出口产品碳排放论文1数据来源及处理各部门出口、总投入、总产出、直接消耗系数通过投入产出表计算获得,并以2002年价格为基期,剔除2007年和2010年数据中的价格因素。各部门能源消耗量及能源出口由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获得。由于能源统计口径和投入产出口径不一致,将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部门调整为21个部门,并以投入产出表为基准,将能源统计年鉴中的部门作相应调整(见表2)。本文结合2002年、2007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以及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和能源统计数据,直接计算出2002年、2007年及2010年共三年21个部门的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进而计算出各部门的出口

2、隐含碳,并分别对2002—2007年以及2007—2010年的隐含碳排放增长进行分解。借鉴姜茜等和郑展鹏等的分类方法,结合具体贸易商品的要素密集特征,将主要出口商品分为四类,以便分析比较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与变动。分别为:①矿产品、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1、2、3、4、5、6、9、10);②纺织以及服装皮革等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7、8);③化学制品、机械、运输设备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11、12、14、17);④电子、通信、精密仪器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13、15、16、18、19、20、21)。2结果分析2.1不同类型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强度由表3可知,资本技术密集型和

3、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完全碳排放系数分居第一和第二,3个年份分别为6.65吨/万元、4.53吨/万元、3.60吨/万元和2.31吨/万元、1.83吨/万元、1.31吨/万元。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直接碳排放系数最高,其占完全碳排放系数比重分别为65.10%、61.94%、67.44%,这表明,生产过程中直接能源消耗排放的CO2较多。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间接碳排放系数较高,其占完全碳排放系数比重分别为71.84%、81.83%、79.66%,说明由于中间投入品比重较高而导致的间接能源消耗排放的CO2较多。值得注意的是,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间接碳排放系数最高,其占完全碳排

4、放系数比重分别为80.09%、86.15%、84.79%。4学海无涯2.2基于隐含碳角度的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对外贸易体现生产要素禀赋的特征及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优势的部门分布。从四类商品出口隐含碳占出口隐含碳总量比重来看,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隐含碳位居第一位,其占出口隐含碳总量的份额较稳定,为46.0%左右。其次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其占出口隐含碳总量比重呈稳步增长趋势。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隐含碳所占份额呈逐步降低趋势。出口隐含碳总量及所占份额虽然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现状以及变化情况,但由于贸易隐含碳由规模效应、结构效

5、应和技术效应共同决定,将导致出口隐含碳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出口结构的变化。从规模效应来看,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出口隐含碳规模效应均为正,表明四类产品的出口量均增长,但对比2002—2007年,2007—2010年增长幅度大大减少,很大原因在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中国出口形势恶化。其中,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规模效应最大,其次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说明这两类产品出口规模增长幅度较大,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增长较小。结构效应表示某类产品出口量比重的变动情况,其值为正,说明该类产品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增

6、加,反之亦然。资本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在增加,自然资源密集型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减小,减小幅度基本持平(见表5)。从分解出来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可清晰地看出,2002—2007年与2007—2010年期间,四类产品的出口量均在增长,但是,四类产品的出口份额呈两极分化趋势,即人力资本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呈增长趋势,而自然资源密集型与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出口重心向碳排放强度较高的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密集型产品转移。2.3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率在加快技术效应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完全

7、碳排放系数的增大或减小的问题,技术效应为负表明生产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产品耗碳量减少。从表5可以看到,2002—2007年与2007—2010年,四类产品的单位产品耗碳量均减少,说明生产技术不断在改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受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7—2010年中国出口贸易增长额对比2002—2007年增长额大幅度减少,但是,四类产品的技术效应所带来的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减少幅度均大于2004学海无涯2—2007年,表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速率在加快。其中,2002—2007年完全碳排放系数降低幅度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