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的地形与景观利用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设计的地形与景观利用研究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项目用地内部或周边的景观资源极为丰富,而项目用地的地形地貌却十分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对景观资源的利用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如何在这类项目中处理好地形,使建筑与地形完美结合,并使项目的景观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成了项目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所做的三个实际工程案例,浅要谈谈在处理此类项目时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工程案例一、世业洲度假酒店世业洲度假酒店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世业洲西端,世业洲是以“生态、旅游、度假、运动”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拥有独特的长江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开阔,气候宜人。地块南临长江主
2、航道,东面与北面与大片农田相邻,西面为世业洲湿地保育区;环境清幽宜人,景观资源丰富。项目占地50亩,建筑面积约23700平方米;根据业主要求,其设计定位为集住宿、餐饮、健身、会议于一体的四星级度假酒店。项目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由于地块南侧长江防洪堤的存在,地块内部地势低洼,现状近1/3面积为长有芦苇的水塘,地块内部大部分与防洪堤存在约4米的高差,这对江景的利用较为不利。通过现场踏勘及反复研究我们确定了本设计的两个目标:一、深入研究地形地貌特征,扬长避短,努力化解因防洪堤的存在而形成的南高北低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利用地块内原有的水面,采用苏州园林堆山叠石、庭园理水
3、的手法,将原有水面适当改造使之成为建筑庭院内部的一大景观。二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地块周边和内部的景观资源,外部借景,内部造景,使得壮丽的江景与优美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同时重视建筑庭院内部的空间形态及景观营造,通过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空间分隔、景观渗透等多种手法,营造生动、宜人、富有情趣和特色的建筑空间,达到建筑与内外景观的完美融合。4学海无涯针对这两个我们确立的目标,同时考虑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我们将大体量的度假酒店建筑进行体量分解,将其设计为分散的园林式建筑,客房楼层数控制在五、六层,其余附楼层数基本在三层以下。主入口紧邻西南侧临江环岛公路,通过局部抬高地面形成半
4、圆形入口广场从而很好的化解了地块因防洪堤的存在而形成的南高北低的不利因素。巧妙利用原有的水面,采用园林手法,将原有水面适当改造并用空透连廊及曲桥将水面巧妙分隔,辅以小品建筑的穿插点缀,使内部水景成为庭院内部的一大景观。在设计中通过空间分隔,划分出多个具有不同特色的室外空间,使空间更加富有情趣和特色。且尽量将各空间从水平和竖向上有所错开,使离长江较远的客房楼有更好的观景视野,提高客房楼整体采景率。餐厅对景观的需求度较高,因此设置在景观视线相对较好的东南部,餐厅角部利用楼梯间设置揽胜楼,登临其上,可使江景湖景及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会议及健身部分对景观的需求度较低,因此设置在景
5、观视线相对较差的西北部,且离专家宿舍相对较远,干扰较小。除门厅外各楼底部均设置了半地下室或架空层,较好的安置了设备用房,解决了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停车问题,也使得客人活动的楼层标高均高于南侧长江防洪堤的标高,避免了防洪堤的视线遮挡作用。2工程案例二、九龙山庄10号组团九龙山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银湖开发区,距杭州市区20公里,南为杭富一级公路,北为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紧临杭州西湖区,占地65•82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米。用地范围内以丘陵缓坡为主,地势南低北高,植被良好、水系丰富。10号组团是整个九龙山庄最后开发的一个组团,总用地66亩,容积率为0•92,总建筑面积约
6、为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40亩,文体用地26亩。10号组团在区位及地形地貌上较前期开发的组团有较大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10号组团位于整个山庄的最里侧,北面背靠午潮山,东西侧则被小山岗围住,南端开口,呈簸箕状。其南向较远处为六谷山山脉,其优美风光在此地块内可一览无余。但地块在整体态势上保持东南向西北的走势,且南北纵向狭长,东西横向较窄,这对地块内住宅的取景有很大的限制性。本地块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整个九龙山庄的多余土方基本都堆在本地块内,致使地块南侧现状形成十分突兀的土山,其堆土高度大部分在20米以上。甲方考虑到节约造价,要求本地块的土方不得外运,需就地平衡,这对
7、整个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也极大的激发了我们的创作激情。通过现场踏勘及反复研究我们确定了本设计的两个目标:4学海无涯一、以南向六谷山山脉的优美景观资源作为整个设计的切入点,充分利用与其为邻的优势,尽可能使更多的住户最大限度的享受到这一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二、充分理解本地块独特的山地特征及人工堆土的地形地貌,努力化解不利因素,采用台地概念协调高差,在保持土方平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土石方量,使建筑随整体山势上升呈错落有致的布局,使居者既有山地住宅的趣味,又能保持较好的舒适性。根据甲方要求,本地块内的住宅用地主要规划为双拼、联排及平层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