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doc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doc

ID:61754445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1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doc_第1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1.两种政策的异同与协调配合模式2学海无涯(1)政策目标侧重不同。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根据生产发展和流通的需要向流通领域投放货币,并适时调节,保持物价稳定;而财政部承担着实现国家政治与经济职能、满足国家需要的任务,故其财政政策目标往往侧重于实现经济增长。(2)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功能不同。财政政策的调节功能更多地表现在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方面,而货币政策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调控社会需求总量上。(3)两种政策调节弹性不同。财政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利润上缴或股息红利)、公债等,这些政策工具对经济调节作用较为直接,力度大,弹性差;货币政

2、策工具则相反,具有伸缩性、灵活性的特征,对经济调节作用较为间接,弹性好。(4)两种政策时滞长度不同。一般来说,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较货币政策为长,因为财政收入政策的重大变动都必须经过最高立法机构批准才能执行。但财政政策外部时滞却较货币政策为短,财政政策一旦付诸实践,对总需求的调节作用立竿见影,而货币政策要通过多层次传导,具体实施还取决于金融体系、企业等经济主体的配合。与此同时应该指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又具有同一性,主要表现为:(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尽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侧重点,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这一目标。(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

3、家的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以货币为载体和操作对象,而一定时期的货币购买力表现为社会总需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货币进行的价值形式的操作实质上是对社会总需求的操作,社会总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最终可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控。因此基于两种政策之间如此紧密的联系,要想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两种政策必须相互协调配合。所谓协调配合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两者确定主辅关系,二是完成在实现宏观调节目标上的分工。在主辅关系的确定上,由于不同时期两种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是会变化的,因此需要考虑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矛盾关系的具体情况,并分析两种政策在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矛盾中的

4、作用强度来灵活选择主导政策。另一方面,虽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的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的增长与稳定,但是两者调节的重点与方向有差异,因此具体调节过程中还需要在宏观调控目标上进行分工。总的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的基本模式有:(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双松”政策配合模式。(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和物价大幅度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调控目标时,适宜采取“双

5、紧”政策。(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适宜采用此政策配合模式。(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成长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用此政策配合模式。由此看来,两种政策不同的协调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而每一种模式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对于不同的宏观经济情况来说应当选择不同的协调模式。而对于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需要切实结合自身特点来

6、选择当前形势下最适合的协调模式,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2.结语总的来说,国家需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只有切实针对我国宏观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来选取最合适的协调方式,才能够有效地解决核心问题,重新启动国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因此,在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只要抓住核心问题,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我国的经济一定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增长。本文2学海无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