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6212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7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儋州市王五中心学校钟秋蓉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收效甚微在于老师忽视了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教育核心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如今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备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语道破学习语文的真谛。古人亦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是给人家鱼不如教人家钓鱼的方法,懂得钓鱼的方法了不是什么时候都有鱼吃了吗?语文教学也是一样,给学生传授知识,解难释惑固然重要,但是提倡教育者要善于诱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
2、,高精能自探’的主动境界,这不是更重要吗?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现在我们的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那么,怎样“教”才能逐渐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彼岸?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把握好三个环节,即“预习—讨论—训练”,其中“预习”在课前完成,“讨论”以课内为主,“训练”则以课外为主。在“预习”这个环节中做些什么事呢?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弄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教师应该预测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可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脑筋,因为他们将来做任何事必须靠自己动脑筋,如果我们把翻查、分析
3、、3综合……这些本该由学生做的事情省略了,由老师越俎代庖,学生的脑筋得不到锻炼,将会产生依赖性变得迟钝。尽管学生在预习中不可能弄得完全头头是道,可是教他们预习的初衷本来就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在让他们自己动脑筋,他们动了脑筋,开拓了思维空间,得到理解,印象更深,收益更大,同时又为进入第二阶段打好了基础,作足了准备。第二阶段为“讨论”。在课堂上的,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学生讨论,求得解决。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好处,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如果语文教
4、学不提倡学生课前预习,不采取课堂讨论的形式,而是上课铃响了,学生坐定在位子上,听到教师说今天讲某一课之后,才翻开课本来,听教师逐句逐段地讲,直到讲完,别无其他工作,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无法经历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比如,独创成功的快感,比量短长的思索,追求解决的注意力等。与此同时,专让学生坐在教室听老师讲,他们还会渐渐养成懒得去仔细咀嚼的坏习惯,那就只有一切依靠老师;这样的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就像学步时从未离开过大人的孩子,只能磕磕碰碰,频频跌跤,永远学不会走路。第三阶段是“训练”。训练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获得运用语文的
5、诸种技能。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十分强调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3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就阅读的训练而言,学生经过课堂的深入讨论和精读指导,对于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都弄清楚了,就要进行吟诵、阅读书籍和参读相关文章的训练。吟诵的时候,对于讨论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方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训练中的略读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
6、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对于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略读更是必要的手段。能够花一两个钟头把一篇文章弄清楚固然好,更敏捷一点只花半个钟头一个钟头尤其好。我们要把课前预习和课内讨论作为出发点,然后在训练中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这样,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理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大很广!学问家的广博与精深差不多都从这个途径得来,学生虽不一定要成学问家,但是这个有利的途径是该让他们去走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挣脱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这种传统教法的桎梏,扎扎实做好了“预习—讨论—训练”的工作,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学生就能养成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就能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工具,那样学生懂
7、得了怎样去独立阅读,自然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叶圣陶关于“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主张就得以实现了。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