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2).docx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2).docx

ID:61660876

大小:13.4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7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2).docx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2).docx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2).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它的特征是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具体性、广延性和全面性。记录、导向、反思和传播是它的功能。案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为了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断,这些片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它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案例以真实的教师和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是教师对自身典型教学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节课或一个片断,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把几节课的相关片断叠加。从案例内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叙事式”和

2、“对话式”;从案例内容的编排方式看主要有“单一式”、“对照式”和“递进式”。反思一方面是基于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例印证理论;另一方面要高于案例,要从案例的分析中生发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下面我就对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的理解进行如下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小数的性质》   (一)案例A:联系生活,教师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购物中见过小数吧!大家相互交流一下。(交流购物中标签上的小数)   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   师:那你买这个文具盒付了多少钱?    生:6元5角,也就是6.5元。   师:这说明6.50元=6.5元。它们为什么会相等

3、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案例B:联系生活,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你们还记得所买物品的单价和实际付的钱数吗?    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我买它时付了6元5角,也就是6.5元。    师:标价6.50元,而你付6.5元,商家不吃亏吗?    生:不吃亏,因为6.50元=6.5元。   师:其他同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吗?   生:一包薯片标价2.00元,我买它时付了2元。2.00元=2元  师:看来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还真不少。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6.50元=6.5元,2.00元=2元?为什么后面的零的可以去掉?   师:是

4、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它里面却隐藏着一个数学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发现它。   (三)反思:    1、案例A教师联系生活,让学生交流购物中的小数,问题较大,不能引起学生有目的地思考。另外,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很好地审视生成的资源6.50元=6.5元,学生只是从表面顺着老师的提问走,没有做进一步的思考。    2、案例B依然是联系学生购物这一经历,但教师问“标价6.50元,而你付6.5元,商家不吃亏吗?”这一问让学生的思维提升了一个层次,学生只能借助经验知道6.50元=6.5元,2.00元=2元。但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

5、6.50元=6.5元,2.00元=2元?为什么后面的零的可以去掉?当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时,其实已对小数的性质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出生活现象里隐藏着数学规律,然后和学生一起去探索。    3、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考虑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更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