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doc

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doc

ID:61659291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6

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doc_第1页
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说课案)柑子职业技术学校:朱恒【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本节是《历史与社会》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第二框内容:上承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下启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本框内容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都是中考的考点。二、课程标准的把握:依据上教版《课程标准》3.8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4.2理解维护和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4.3理解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关系;三、教材的处理本框题共分为三个部分,即西安事变(其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和淞沪抗战(抗战

2、开始、防御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本框中考考点较为集中,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将西安事变前调至上一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后调至下一框(两个战场的抗战),即将本课重新整合为三个部分:抗日救亡运动:日本逐步侵华事件、中共(东北抗日联军)、学生(一二九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抗战的全面爆发:(战略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两个战场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两个战场(抗战的整个进程);四、教学目标的确立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的学习,认识日本帝国主义极其反

3、动的反人道反文明的本质,培养学生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关心人类发展的意识。通过现实事件与历史事件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明确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认识到只有增强国力才能真正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情境感受,提供跨越时空的丰富信息,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本课采用自助式"学案"教学法,再辅之以丰富的各类材料。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加深对现实中日关系的理解;3、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七七事变、中共发表抗日通电、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2)能力目标:概括日本

4、侵华的阶段特征;学会运用历史事实论证时事政治中重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五、确定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侵华的过程;2、难点:南京大屠杀反映日本侵华战争的反人道反文明的本质;【第二部分:说学生】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当涉及到日本侵华史实的时候,学生都群情激昂、义愤填膺,中华民族的耻辱,中日之间的仇恨油然而生,充斥课堂。这种情感值得珍惜,但更需要引导。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既看到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事实,又要认识到国家强盛的意义;既要看到近代中日之间的战争,又要看到中日历史上的友好交往;既要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中日争端,又要看到中日友好往来的意义。【第三

5、部分:说教法】一、教法、学法的选择本课采用自助式“学案”教学法与互助式“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除解答教师统一提出的思考问题外,还可以自我思考并提出困惑问题,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二、教学手段的利用1、编印自助式“学案”,提前批阅,归纳问题;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性(课件制作、视频资料);3、教学地图;4、中日关系拓展阅读资料;【第四部分:说教学程序】一、课前准备:下发“学案”,学生自助式预习(见附表);汇总学生预

6、习提出的问题;二、课堂教学:『环节1』:复习提问设计意图:巩固前节所学知识,为本节知识的讲解进行铺垫;问题1: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事件有哪些?问题2: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事件有哪些?『环节2』: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角色的假设转换,激发学生情感,进入学习情境;展示一组图片:日本05年新版历史教科书组图;(南京大屠杀)提问:假如你是一名日本在校中学生,你会了解到怎样的历史?展示一组图片:各国抗议日本新版教书的****示威图;思考:到底历史的真相是什么?『环节3』:历史望远镜设计意图:利用自助式“学案学习”与互助式“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本节课所需掌握的基本常识

7、,并进行一定深度的问题讨论;1、学生组内交流“学案”的基础常识部分;2、观看视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