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时间.doc

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时间.doc

ID:61659237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6

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时间.doc_第1页
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时间.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时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时间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那么,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怎样做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问:你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这些安排是否合理?据我观察,大部分人的时间观念,都很难具体到分钟。查一下“时间观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来分,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在此略过。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爱因斯坦说: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个小时。在孩

2、子身上,不也是如此吗?如果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走神时,时光却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关于怎样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吧。首先,改变心理时间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人物

3、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除了天赋、勤奋等因素,还因为这些人很好地驾驭了心理时间,这再次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也一样,如果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在流逝。所以,改变心理时间,最根本的立足点,还是培养兴趣。相反,如果想拉长心理时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破坏孩子的兴趣,制造厌恶的感觉。在做作业的问题上,尤其如此。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作业的乐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只会越催越慢。其次

4、,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我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我监测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一分钟多一点,这给我带

5、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这个方法,成就了我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到哪里去了。我也常常建议家长为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写一页字需要多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

6、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可慢慢养成高效的习惯。当然,用这个方法是鼓励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最后,在疲倦之前休息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地,就有了疲惫的感觉,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地休息,

7、似乎很麻烦,不过,效率非常高。因为学习时间短,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一张一弛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