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55896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6
《教学情境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初探W数学情境指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通过自主探究的活动来学习数学的“数学情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下面结合实例从五个方面来谈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1、创设操作性问题情境,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数学情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动手。因为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练,不仅能丰富学
2、生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与分析当中茅塞顿开,兴趣倍增,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当讲“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1)”时先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硬纸剪出两个三角形,并使其中两条边与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然后再把这两个纸三角形重合在一起,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这样很快就总结出了结论。可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归纳出结论,不仅能使学生对此公理深信不疑,而且印象也很深刻。又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
3、时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为4厘米、5厘米、6厘米、8厘米、10厘米、12厘米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老师提出下列问题:①任意三根小木棒是否都能拼成三角形?②有几组三根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几组三根小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试比较两根短棒长度之和与长棒长度的关系;③通过上述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之间的关系;④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并证明。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分析出教学结论,从而较好地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对培
4、养学生数学头脑,无疑是很有好处的。2、创设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因此,当教师提出这些问题时,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以致用”的欲望。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有好处。例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时,创设情境:在一次抢险救援中,武警救援人员在前往的路上被一条大河挡住了。河水深且急,无法涉水,时间紧迫,须迅速测出河宽架起浮桥过河。此时,救援人员没有携带任何测量工具,紧要关
5、头,一名木工出身的武警仅用头上带的帽子和一根绳子。很快就测出了河宽。工兵们于是架起浮桥顺利渡过了河。问:这位武警是怎么用帽子与绳子测出河宽的?你能利用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来说明解决问题的道理吗?问题如此创设,很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心地投入探索问题的答案中。经学生努力探索后,教师加以引导,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将培养起学生“学以致用”的数学意识。3、创设认知冲突型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
6、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在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以上这一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答案。4、创设铺垫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认知结构范围内的富有启发性的
7、常规问题或已知的数学事实为素材,创设铺垫型情境。这种情境可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有效的启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有重要作用,它常用于新知识的引入。例如,在“平方根”一节中,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已学过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求它的面积;反之,已知正方形的面积能否求出它的边长呢?例如,面积为9,16,3,a的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前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学生会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但在求后面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时,却遇到了困难,他们想不出被一个似曾相识的简单的问题难住了,很不服气。在这种质疑情境下。顺势点出课
8、题,指出要识看庐山真面目,就必须探索研究。掌握新知识,学生兴趣很浓。5、创设试误型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学生在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常因各种原因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适当创设试误型教学情境。可为学生尝试错误提供时间和空间,并通过反思错误的原因。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和警戒,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严谨性。例如。为了解决学生在解答几何计算题时容易失“根”的问题。根据专题创设了一组多解几何计算题。通过解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三类容易失“根”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