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doc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doc

ID:61648792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6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doc_第1页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doc_第2页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小巫的《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读后感桂花园幼儿园唐洪假期里我翻阅了作者小巫的教育书籍《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国际化视野中的教育感悟》感慨万千。进一步学习了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和小时候的被教育过程,通过观察自己的孩子,我也悟出了一些教育和人生道理。一、“我的孩子没有缺点。”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是在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限》中,还是一个章节的题目,当时我吓了一跳。小巫是个冷静理智的妈妈,还是研究儿童教育的,她怎么敢这么说?就算她的儿子聪明活泼懂事,也不至于没有缺点吧?就算你自己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缺点,也不要这么公然宣称还写进书里吧?以后孩子识字看到了,不怕他骄傲吗?我妈妈在我

2、小时侯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骄傲”。看了书才明白小巫的观点:“一旦你把孩子不被你接受的行为看作是“缺点”,必须“纠正”,你就把孩子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成了你的“假想敌”。一旦你对这些“缺点”宣战,你就把孩子推向了自卑的深渊。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家长都担心,如果我不“纠正”孩子的这个“错误”,他会不会变得自我中心、难以管教?其实这个担心来源于家长内心的一种恐惧,这个恐惧的根源在于家长自己,而不是孩子的必然现实。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而不是把它投射到孩子身上、向孩子宣战。在《成长》这本书里,小巫谈到了这个问题,还提到了中美两国的老师、家长看待孩子的不同态度:“美国

3、老师和家长的看法与做法恰恰相反。在他们看来,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向前走。成年人完全接纳孩子,才能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而孩子必须对自己感觉良好,有足够的自信,方是成长的真正动力。更何况,到底什么是孩子的缺点呢?很多成年人看不顺眼的地方,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甚至就是孩子天生的性格特征。但是成年人出于内心的恐惧,不能够坦然接受,而是一律贬斥为“缺点”并要求孩子加以改正,孩子感觉对此无能为力。这种恨铁不成钢式的百般挑剔和苛求完美,非但不能激励孩子进步,反而是对孩子极其沉重的打击。”这些话,我觉得说得非常到位。首先,我们定义的“缺点”本身就有很强

4、的主观色彩。事实上,人(不止是孩子)所谓优点和缺点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勇敢和冒失、谨慎和畏缩、乖巧和懦弱、张扬和骄横……都是人的性格特点在不同情况下反映出来的不同侧面,甚至是别人出于自己的价值观、个人好恶主观给贴上的标签。其次,很多情况并不是孩子怎样不好,而是大人急功近利,急于让孩子达到自己的理想,或者恐惧把自己的“缺点”(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遗传“给孩子。其实,据我观察,孩子的性格特点确实有一些遗传因素,另外家长的思维定式、行为习惯也会非常强地影响到孩子,使孩子形成类似的特点。第三,我觉得成年人做得最好的,就是细心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特点,因势利导,让孩子找

5、到最适合他的方式去成长,把他的特点用在最能发挥的地方,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长处了。第四,保护孩子的自尊自信比培养他的任何技能都重要。因为人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学习。我的少年阶段一直是伴着妈妈的“不要骄傲”的教诲声长大的,虽然我从小就是个好学生,妈妈却总是批评我这儿那儿的,即使她对我满意,也几乎从不当面对我说,而是我辗转听别人说妈妈在他们面前夸了我。我妈经常指责我“你太自负。”、“你太相信你自己。”妈妈这种态度的直接结果一是我和她的关系一直很恶劣,二是尽管我表面很强硬,但内心总是找不到自信的感觉。我中学阶段的日记几乎篇篇都是对自己不满意、谴责自己、充满了痛苦。

6、这样就养成一个思维习惯:不敢确认自己的需求、欲望,当然也不敢去追求基于自己需求、欲望的目标。直到成年以后,我才慢慢调整自己,接受自己的特点,但冲劲是彻底丧失了。自信是人追求卓越、勇于进取的最原始的动力,也是人最可贵的心理优势。由于害怕孩子“骄傲”而打击孩子的自信,我觉得是得不偿失。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更清醒、更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骄傲”“不骄傲”上面。二、“不上兴趣班到底行不行?”小巫的书里,李跃儿教育论坛里,充满了对闪卡、诵经和兴趣班的不以为然和反对批评之声。她们从人脑的发育过程、从儿童的心理特点、从神童的实际经历等等方面,来分析忽视儿童

7、的正常发育特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种种弊端,可是这种声音太微弱了,社会上还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书和教育工具“传授”培养天才儿童的秘诀,孩子们还是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来。在社会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别给孩子上那么多班了,多累啊.玩应该是孩子的天性。”----“不是我让她累啊,不上这班那班,能上好学校吗?上不了好学校,能考上好大学吗?”----“是呀,上了好中学,好大学,可是也没怎么样呀?”----“至少有稳定的工作,有舒适的生活啊。这个社会,连本科都很难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