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42408
大小:26.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1-03-05
《中考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3、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二、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
2、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三、说明方法: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画图表。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④作比较: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
3、×特点(地位、影响等)。⑤引资料:通过引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e、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⑥、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⑧.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
4、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
5、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五、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
6、”“还”“也”“此外”等词语六、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七、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7、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
8、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