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38705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5
《将关爱洒进空巢儿童的心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将关爱洒进空巢儿童的心灵内容提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经商打工,他们的子女大部分留在家里,有的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托付在亲友家中,于是在广大农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弱视群体——空巢儿童。关注空巢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农村教育的一个迫在眉捷的问题。一、空巢学生存在主要问题1、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还要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还要同时监管几个家庭的孩子,可谓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有的徘徊于隔代教育溺爱的误区。2、监护人员其他亲属,往往“深不是,浅不是”,无从下手。因而只管吃穿,不管学习
2、与思想教育。因此大多数空巢学生缺乏亲情、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成绩偏差、品性不端正,有的甚至沉迷网吧,行为失控。二、辅导过程今年开学初,我班转来了一名新生叫**,刚开始对他不了解,只知道成绩差,父母不在身边。后来知道他不爱学习,迟到早退是经常的事,并且特别爱上网玩游戏,有时一玩就是一通宵,白天上课打瞌睡,影响极坏。面对这样一学生,我下决心要改变他,于是我单独找他谈了几次话,还找到家里了解情况,听他爷爷说,**人很机灵、聪明,以前随父母到外地读书,成绩一直不错,数学考试还得过100分,父母很欣慰,很放心。五年级下学期时,父母由于工作忙,很长时间没有和老师联系,不知道
3、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直到有一天接到老师的通知,问小孩经常迟到、旷课是怎么回事?他们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学校和老师接触才知道,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已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其他方面都不如以前。原来孩子已经迷上网吧,才导致这样,看到孩子的状况,想到他的学习,家长很伤心、后悔。家长前思后想,让他继续读吧,他的状态、他的成绩,肯定跟不上;不让他上吧,小小年纪又能干什么呢?几番考虑只得让他暂时回到老家,读完小学另做打算。所以他的父母从外地把他转到本镇小学。听了他爷爷的陈述,我感到班主任身上的责任重大。在此以后,我每天都留意**,发现他还是有优点的,聪明、机灵,为人很热情,
4、热爱劳动,对班集事情很热心,于是安排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负责清洁区和教室的清洁,同时在学习上制定目标,经常辅导他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惊喜地发现**转变了很多,从刚开学每天上网,到现在不进网吧,成绩也有了明显的好转,最令我感到高兴的是他每天带领学生把清洁区和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在学校清洁评比中每次都是满分,深受老师的好评。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表彰大会上,**同学被光荣评上‘‘网小劳动小明星”,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学习的楷模。三、案例分析和评价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使缺乏父母关爱,处在成长中的空巢儿童的思想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
5、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空巢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监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空巢儿童更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出现在农村空巢儿童身上的问题越来越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且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他们都是农村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解决他们身上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四、空巢儿童的管理和对策儿童的教育是
6、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空巢儿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时期的特殊群体,在教育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问题,需要得到家庭、学校与社会更加积极的关注和不断创新的解决办法。家庭履行好教育子女的义务,学校和教师应承担应尽的职责,社会和政府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空巢儿童教育问题。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具体的看法: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品德状况。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家里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多多
7、联系。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空巢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空巢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空巢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的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更应责无
8、旁贷,要为他们撑起一片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