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30571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04
《以后要专心听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后要专心听讲”------教育叙事张毅回想这些年的物理教学,有欢喜也有忧愁,有成功也有失败。最让我记忆犹新并且感到内心比较惭愧的一件事是:在一次上课时,当讲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由于这节内容比较难,且知识点比较多,我问学生:“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齐声答道:“听懂了。”我又不放心地问道:“谁还有没听懂的地方吗?”“听不懂一定要讲话”这时有一位女生十分胆怯的站起来,小声地问了一个还不懂的问题:“凸透镜为什么在一倍焦距上不能成像?”我耐心认真的作了解答,最后又补充一句:“以后要专心听讲!”
2、就是这看似很关心的一句话,使得该同学当时就脸红了。课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时,联想到学生的大红脸,突然意识到这个细节处理得有问题,最后补充的这句话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很不妥的!根据认知规律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当属正常。如果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就认为是没有认真听讲,未免过于武断。就是这样听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课堂上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是没有认真听讲。事实上,
3、学生存在没听懂的问题,本身就难为情,是鼓足勇气才讲出来的,老师如果再给他扣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满腹委屈,而且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使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越想的越多,越感到问题非同小可!于是我赶紧找到那位同学了解她的想法,果然,她感到很是委屈,思想压力较大,还流下委屈的泪水。当时我的心里好似一个五味瓶,不知是啥味道,我真诚地与她交换了看法并作了自我批评,从而及时地消除了她的思想负担
4、。并鼓励她以后要大胆的提问,因为提问对学习的帮助是很大的,老师从心里喜欢爱提问的学生,从这件事后,这位同学变得更加勤学好问了,成绩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学习习惯,能否改变孩子的学习成绩?点击数:29次录入时间:2013/11/2217:42:00编辑:备
5、战高考小组5[宣传赚点]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提高自我,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要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
6、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
7、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
8、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并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致知之途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