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窥秘.doc

高考命题窥秘.doc

ID:61624425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04

高考命题窥秘.doc_第1页
高考命题窥秘.doc_第2页
高考命题窥秘.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命题窥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政治选测的优化与思想政治教学一、新课改以来政治选测存在的问题(一)高考内容范围要求与新课标不匹配,影响着政治新课程核心价值功能的实现。(二)教学方式是否变革与政治高考成绩的相关性小,死记硬背、胡乱多答者易得分。重知识轻智慧,重常规轻创新。(三)重单个知识点考查,轻综合运用不同模块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四)难度偏小,区分度不佳,难为高校选拔合适新生提供准确信息。难度系数为0.55——6.0为最好,2008年试卷难度系数为0.78,2009年试卷难度系数为0.624,2010年试卷难度系数为0.66,2011年试卷难度系数为0.59。(五)缺少对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

2、考查。(六)试卷结构和试题类型僵化,给利用不同题型的功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造成困难。(七)对政治高考省域地方特色的内涵还不太清晰。如:采用江苏背景材料,问题指向江苏特色。二、完善政治高考的方略和举措(一)深化和拓展省域地方特色的认识,这是由政治课特有的特点和江苏省省情决定的。(二)丰富时政考查方式,减少记忆成份,加强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和观察与思考能力的考查。国家批评我省纯时政的简单命题,提倡以时政为背景材料。如:重大的标志性事件、减少记忆成份,增加学生不记也能做出来的时政试题(通过合理的猜测考查学生智慧)、将时政内容渗透到主观题中,把它与材料相结合,使学生借助情景来思考。(三)增

3、强问题、选项、答案与情境的关联性,强化考生依据情境的有关信息揭示问题、阐释观点、构筑证据、精确作答的能力考查。学生往往把凡是知道的内容全部搬上试卷,现在要求学生依据材料答题的给分,瞎写的不得分,现在试卷阅读量大,让学生来不及写,消灭“秃头题”(即无背景材料的直问式主观题)。(四)增加对考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如:某一重要政治原理内容学生会背诵,命题者想考,但不直接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具体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归纳理论。3(五)增加问题视觉新颖性和独特性,加强学科真实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如:我们往往模仿的东西造的比人家好,成本低,老师教的会,做的好,不教

4、的就不会。我们要增加通过学生想、思考、研究才能做出来的题目,问题新视觉,训练新思维。(六)保留和加强“辨”的成份,强化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考查。如:构成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新东西。运用认识论知识对上述观点辨析。(七)减少选择题的记忆性,增加分析份量。(八)优化试卷结构和题型。1、适当模糊板块之间界限,使内容保持弹性,增强内容之间的融合度。如:2011年34题引起社会反响,今年试题不能刺激社会,但可以撩一撩社会。2、适当减少时政,增加在经济学和哲学的分值比重,更加突出基础性和重点性。3、把探究和客观性试题的因素融入到简析题中,创造一种新形式的题型,拉开距离,

5、即选择题+主观性试题,时政也放入到简析题中。(九)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实现考查内容上的微观、中观、宏观的结合。(十)适当增加试卷的难度,以提高区分度。1、增加选肢的迷惑性和干扰性。2、减少选项的选肢组合,主要用两选肢的组合,少用三选肢组合。3、引入自然科学材料、计算题和图形题,增强政治课的实用性。4、适当提高试题的含蓄性,增强审题的干扰性,让基础差的学生搞不清。三、教学应对建议(一)严格执行课标,为学生过好现代公民生活和素质发展打牢学科知识和相关生活经验基础。1、书本知识掌握要全面牢固,不能有疏漏。2、对于重大热点和与之相关的基本观点和时政政策要适当作深一层次的解剖和教学。3、对于与重

6、大热点相关的学科知识适当变通性地理解和运用。(二)坚持以“立足公民三维素质奠基与追求卓越发展相统一”的理念来把握教学内容和考点。1、每次练习有一两道难度较大的深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2、用三维观念来把握考点,特别要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三)加强社会观察和情境分析的意识与能力培育。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学会捕捉热点,学会用政治理论来审视社会生活能力。2、教学中要树立“小课堂,大社会”观念,善于利用情景,分析情景,提取有效信息的搜索和加工能力。3、建议每周一两次“朝闻天下”、零距离“社会周刊”、走进“新闻1+1”等。(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探究能

7、力的培养。1、教师教学时,设问提问角度要新。2、政策前沿性的东西,社会焦点热点,地方及国家政策已出台及其效应要了解。3、知识点之间、知识点与时政之间要寻找新角度。4、多围绕社会问题的辨点去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锻炼。5、全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行为行动、操作能力的培养。(五)教学要有内容整体视野,能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主题或重要观点灵活地汇聚、沟通知识,构筑更具活力的新知识体系,把知识由碎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