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模型课后习题

关系模型课后习题

ID:6161727

大小:12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5

关系模型课后习题_第1页
关系模型课后习题_第2页
关系模型课后习题_第3页
关系模型课后习题_第4页
关系模型课后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系模型课后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系模型课后习题2.1 名词解释(1)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2)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实际上就是记录类型。它的定义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以及模式的主键。关系模式不涉及到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仅仅是对数据特性的描述。(3)关系实例:元组的集合称为关系和实例,一个关系即一张二维表格。(4)属性:实体的一个特征。在关系模型中,字段称为属性。(5)域:在关系中,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称为属性的值域,简称域。(6)元组:在关系中,记录称为元组。元组对应表中的一行;表示一个实体。

2、(7)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8)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9)主键: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为主键。(单独出现,要先解释“候选键”)(10)外键:某个关系的主键相应的属性在另一关系中出现,此时该主键在就是另一关系的外键,如有两个关系S和SC,其中S#是关系S的主键,相应的属性S#在关系SC中也出现,此时S#就是关系SC的外键。(11)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如果出现空值,那么主键值就起不了唯一标识元组的作用。(12)参照完整性规则:

3、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其形式定义如下:如果属性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这条规则在使用时有三点应注意:1)外键和相应的主键可以不同名,只要定义在相同值域上即可。2)R1和R2也可以是同一个关系模式,表示了属性之间的联系。3)外键值是否允许空应视具体问题而定。(13)过程性语言:在编程时必须给出获得结果的操作步骤,即“干什么”和“怎么干”。如Pascal和C语言等。(14)非过程性语言:编程时只须指出需要什么

4、信息,不必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各种关系查询语言均属于非过程性语言。(15)无限关系:当一个关系中存在无穷多个元组时,此关系为无限关系。如元组表达式{t

5、┐R(t)}表示所有不在关系R中的元组的集合,这是一个无限关系。(16)无穷验证:在验证公式时需对无穷多个元组进行验证就是无穷验证。如验证公式(u)(P(u))的真假时需对所有的元组u进行验证,这是一个无穷验证的问题。2.2为什么关系中的元组没有先后顺序?   因为关系是一个元组的集合,而元组在集合中的顺序无关紧要。因此不考虑元组间的顺序,即没有行序。2.3 为什么关系中不允许有重

6、复元组?   因为关系是一个元组的集合,而集合中的元素不允许重复出现,因此在关系模型中对关系作了限制,关系中的元组不能重复,可以用键来标识唯一的元组。2.4 关系与普通的表格、文件有什么区别?关系是一种规范化了的二维表格,在关系模型中,对关系作了下列规范性限制:1)关系中每一个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2)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没有重复元组)。3)由于关系是一个集合,因此不考虑元组间的顺序,即没有行序。4)元组中,属性在理论上也是无序的,但在使用时按习惯考虑列的顺序。2.5 笛卡尔积、等值联接、自然联接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笛

7、卡尔积对两个关系R和S进行乘操作,产生的关系中元组个数为两个关系中元组个数之积。  等值联接则是在笛卡尔积的结果上再进行选择操作,从关系R和S的笛卡儿积中选择对应属性值相等的元组;  自然连接则是在等值联接(以所有公共属性值相等为条件)的基础上再行投影操作,并去掉重复的公共属性列。当两个关系没有公共属性时,自然连接就转化我笛卡尔积。2.6 设有关系R和S(如下:)计算:2.7 设有关系R和S(如下:)计算:2.8如果R是二元关系,那么下列元组表达式的结果是什么?{t

8、(u)(R(t)∧R(u)∧(t[1]≠u[1]∨t[2]≠u[

9、2]))}   这个表达式的意思是:从关系R中选择元组,该元组满足:第1分量值或第2分量值至少有一个不等于其他某元组。由于R是二元关系,只有两个分量,由于没有重复元组,上述条件显然满足。所以,这个表达式结果就是关系R。2.9 假设R和S分别是三元和二元关系,试把表达式π1,5(σ2=4∨3=4(R×S))转换成等价的:(1)汉语查询句子;(2)元组表达式;(3)域表达式。(1)汉语表达式:从R×S关系中选择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组:第2分量(R中第2分量)与第4分量(S中第1分量)值相等,或第3分量(R中第3分量)与第4分量(S中第1分

10、量)值相等;并取第1列与第5列组成的新关系。(2)元组表达式:{t

11、(u)(v)(R(u)∧S(v)∧(u[2]=v[1]∨u[3]=v[1])∧t[1]=u[1]∧t[2]=v[2])}(3)域表达式:{xv

12、(y)(z)(u)(R(xyz)∧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