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604540
大小:71.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3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过关复习测试语文期末试卷.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过关复习测试语文期末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一、基础练习(40分)1.读拼音,写汉字。jùnqioàchúnshúqīngmièhǔpòcánfèixīnwè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分类风流______神采______万里无______大雨______盆______大方风______交加秋高气______满______红光①形容仪表神态
2、的词语:______②描写天气的词语:______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文质彬彬放涎无礼攻无不刻襟飘带舞B.应接不瑕负荆请罪势不可挡杯水车薪C.繁花似锦绞尽脑汁了如指掌美轮美奂D.膀大腰粗迫不及待深情厚义含辛茹苦4.按要求填空A.选词填空镇静安静寂静平静冷静①夜深了,周围一片______。②他遇事很______,从不急躁。③上课铃一响,沸腾的校园顿时______下来。④做作业遇到了难题,我们要______思考,仔细分析。B.依据意思写词语。⑤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
3、、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______⑥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______⑦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______5.给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______的屏障______的典礼______的模样______的非洲______的阳光______的天空6.按要求填空1.(1)《舟过安仁》一诗中写出了渔船小童调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2.(2)《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______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4、写出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经过。3.(3)古典四大名著指的是《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王熙凤是《______》中的人物。7.连线题。红楼梦______吴承恩1/3水______刘氏之子______施耐庵西游______曹雪芹8.我最______的一个人。写一个人,通具体事例来表你他的感激、佩、念、愧疚⋯⋯先想好写,写他(她)的什么事,然后在横上填上合适的。要求:表达真情感,句通。9.根据文内容填空1.(1)来黄昏后,______2.(2)怪生五雨都,______3.
5、(3)大儿豆______,中儿正______。最喜小儿______,溪______。三首分描写了作者童年______,表了作者喜______。4.(4)《再了,人》一中那么多朝人民前来送行,什么只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10.用自己的下面句子的意思。草横野六七里,笛弄晚三四声。11.《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篇史小《______》的相关内容改的。《景阳》出自《______》。二、阅读理解(30分)12.《草船借箭》段,回答下列。周瑜看到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有一天,周瑜葛亮商事,:“我就要跟曹交。水
6、上交,用什么兵器最好?”葛亮:“用弓箭最好。”周瑜:“,先生跟我想的一。在中缺箭,想先生赶造十万支。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葛亮:“都督委托,当然照。不知道十万支箭什么候用?”周瑜:“十天造得好?”葛亮:“既然就要交,十天造好,必然了大事。”周瑜:“先生几天可以造好?”葛亮:“只要三天。”周瑜:“情急,可不能开玩笑。”葛亮:“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周瑜很高,叫葛亮当面立下令状,又好了酒席招待他。葛亮:“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派五百个士到江来搬箭。”葛亮喝了几杯酒就
7、走了。1.(1)写出下列人物特点。周瑜:______葛亮:______2.(2)写出下列的近。才干——______妒忌——______推却——______——______3.(3)周瑜葛亮造箭的是“十天”,什么葛亮只要“三天”?4.(4)周瑜很妒忌葛亮的才干,但什么周瑜要2/3酒席招待他呢?13.阅读短文《精读与略读》,回答问题。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
8、,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须要精读。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对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略读。1.(1)为什么要精读?2.(2)为什么要略读?14.读古诗《出塞》,文学常识填空王昌龄(698—756),字______,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