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几个茎秆性状的遗传分析.docx

玉米几个茎秆性状的遗传分析.docx

ID:61602160

大小:67.2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3-03

玉米几个茎秆性状的遗传分析.docx_第1页
玉米几个茎秆性状的遗传分析.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玉米几个茎秆性状的遗传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玉米几个茎秆性状的遗传分析玉米的茎秆性状(株高、穗位高、茎粗)是重要的株型性状,显著影响着产量、光合特性、抗倒抗病性。本研究为探讨其遗传规律对这3个茎秆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多世代分离分析法对10套材料(18自×1212,RP125×1212正反交共计4个组合两年两点、18白×1214正反交2个组合)的6个世代(P1、F1、P2、F2、B1和B2)的株高、穗位高、茎粗进行分析;进一步利用B73×1212的F2群体在四川云南两点数据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株高、穗位高、茎粗QTI,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如下:1、遗

2、传模型检验表明,①株高性状:3套材料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C)]套材料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4套材料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2套材料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摸型(E-1)。②穗位高性状:6套材料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C),1套材料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D),2套材料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1套材料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

3、显性多基因模型(E-3)。③茎粗性状:3套材料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1套材料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1套材料符合一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3),1套材料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1)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都在80%以上,表明性状主要山遗传因素决定,应在早代进行选择,提高育种效率。3、利用115对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覆盖了玉米的10条染色体,图谱总长度1430cM,平均间距12.54

4、cM。4、共检测到株高QTL有9个,其中四川6个,云南3个,两地没有检测到一致性QTL;贡献率分析表明,最高两个分别为10.7%和10.4%,其余在5.4%-9.8%;QTL作用方式表明,有2个为加性,3个为部分显性,4个为超显性。5、共检测到穗位高QTL有17个,其中四川11个,云南6个,两地共检测到3个一致性的QTL;贡献率分析表明,在四川检测出的QTL贡献率最高的分别10.6%和10.2%,其余的在3.3%-8.8%之间,在云南所检测的QTL中,,最高的分别为15.5%和10.6%,其余在4.9%-8.3%之间;QTL作用方式表明,

5、有2个是加性,11个是部分显性,2个是显性,2个是超显性,说明穗位高主要受不完全显性效应的影响。6、共检测到茎粗QTL有7个,其中四川3个,云南4个,两地没有检测到一致性QTL。贡献率最大的一个QTL为12.1%,其余在5.3%~9.7%之间。QTL作用方式表明,1个为加性,1个为部分显性,1个为显性,4个为超显性,说明茎粗主要受超显性效应的影响。7、检测到同时包含株高、穗位高QTL的标记区间有2个;同时包含株高和茎粗QTL的标记区间有1个;同时包含穗位高和茎粗QTL的标记区间有1个;同时包含株高、穗位高、茎粗QTL标记区间有1个。8、比

6、较发现,分离分析法与QTL定位法的结果相对一致,两者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印证补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