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檀香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檀香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檀香(SantalumalbumLinn.)是檀香科(Santalaceae)檀香属的一种半寄生小乔木,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檀香用途广泛,在香料、医药、护肤保养品、雕刻等行业均有应用。檀香生长极其缓慢,通常数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长最缓慢的树种之一。檀香炭疽病近年来较严重,相关研究报道甚少。本论文以檀香炭疽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檀香炭疽病病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从8种常用杀菌剂中选效果较好的药剂在不同檀香混交林进行林间防效试验,建立檀香炭疽病无公害防治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2、)檀香炭疽病菌分离与鉴定从檀香炭疽病典型病叶上分离到炭疽病菌,该病原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圆形,边缘整齐,浓厚,绒毛状。菌丝最初为白色,随着生长,菌丝逐渐变灰,但最边缘仍为白色菌丝,菌落背面呈墨绿色。培养5d后,病原菌产生橘红色分生孢子团。镜检菌丝为有隔菌丝,且分枝大多在基部。分生孢子形态基本一致,均为单胞、圆柱状、无色、两端钝圆,大小为(10-20)×(3.5-6.0)μm,分生孢子附着胞褐色,形态不一。通过rDNA-ITS序列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Colletotrichumcruticola(登录号为KC702988.1)同源性达到99%
3、。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该病原菌为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fructicola。(2)檀香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檀香炭疽病菌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30℃时生长最好,培养5d后菌落直径达6.85cm;分生孢子在10~35℃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30℃,15h后的萌发率为84.5%。当pH为3.0~11.0时,菌丝均能生长,最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的pH=6.0,此时菌落直径为6.92cm;在pH3.0~11.0范围内分生孢子均能萌发,当pH值为5.0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达94.7%。连续光照有利于菌丝
4、生长,连续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实验所选8种碳源中,该病原菌对蔗糖的利用率最高,培养5d后菌落直径达7.91cm,培养15h分生孢子萌发率也高达88%;该病原菌在实验所选7种氮源制成的培养液中均能生长,但在以蛋白胨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为旺盛,培养5d后菌丝干重达1.06g;但最有利于产孢的氮源为尿素。檀香炭疽病林间消长规律为当年11月到次年4月发病较少,随着温度和湿度增加,5-7月病情缓慢加重,8-10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3)檀香炭疽病无公害防治技术檀香不同种植模式炭疽病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但发病率和发病严重程度有差异。檀香纯林发病最严重,发病率为
5、84.61%,檀香×母生混交林次之,发病率为81.24%,檀香×降香黄檀混交林最轻,发病率为79.37%,不同种植模式炭疽病发病差异不大。室内毒力测定表明80%醚菌酯、70%甲基托布津、3%中生菌素对檀香炭疽病菌的防治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6.6751mg/L、4.5017mg/L、5.3600mg/L。檀香不同种植模式的人工林分别喷施80%醚菌酯、70%甲基托布津、3%中生菌素三种无公害药剂,结果表明:80%醚菌酯4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3%中生菌素900倍液这三种药剂对檀香炭疽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第二次施药7d后调
6、查,施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对檀香炭疽病的防效最好,檀香不同种植模式人工林防效分别为61.13%、62.37%、62.35%;80%醚菌酯对檀香炭疽病的防效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