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72697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01
《课改十年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改十年话“计算”何瑛姝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是令人终生受益的。许多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计算教学”,中国儿童的运算能力也一直在全球领先。 上世纪,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非常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包括重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能、训练技巧,运用计算解答应用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教学值得深思的现象: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了,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1.过分依赖情境。有的教师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离不开情境,缺
2、少了情境,似乎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牵强附会的,有的纯粹是为了引出算式,经过一番不着边际的“看图说话”,等到从情境引出算式,已经花去了10多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2.算法多样化成了“终极目标”。有的教师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而不管思维层面即质上的提升。一旦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牵引”。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讨论一道题目就要花费10~15分钟。而且算法“多”了以后,没有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于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
3、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时间少。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的课堂练习,片面认为现在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多样化”,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标准2011版》重新把“运算能力”列为核心概念,赋予运算能力一些新的内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中明确指出:“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换言之,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
4、。”因此在标准2011版的指引下,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全面理解“运算能力”,更好地落实计算教学。在计算教学实践中有什么更好的对策呢? 一、注重直观操作与指导——突出算理的理解 何为算理?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如计算24+35时,就是根据数的组成进行演算的:24是2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所以先把4个一与5个一相加得9个一,再把2个十与3个十相加得5个十,最后把5个十和9个一合并得59,这就是算理。 当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以后,发现了计算的规律:个位数只能与个位数直接相加、十位数只能与十位数直接相
5、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最后再把几个得数合并,这是学生感悟算理的过程;最后进行优化计算过程,为了便于计算一般写成竖式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普遍适用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出竖式,再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这就是算法。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是算法的理论依据。 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常常要借助学具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案例: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学生在引出36-8的算式后,教师让学生运用前面学习的不退位减法的基础,自主尝试计算。不一会儿,有学生露出了愁容。
6、 师: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 生:6减8不够减…… 师:是呀,个位6减8不够减,那怎么办呢?我们借助小棒来寻找方法吧! (师带领学生先摆出36根小棒,然后想办法拿走8根,看看还剩多少根。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位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拿的。) 生1:我先拿走6根,还差2根,就从3捆里面拆开1捆,拿出2根,这样就剩2捆零8根了。 师:你是把8分成了6和2,先减6,再从10里面减去2等于8,最后把20和8合起来是28。(板书:36-8=28)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2:我是把一捆小棒拆开,和6根单根的放在一起,然后从这里面拿走8根。 师:噢,你是从这16根里面拿走8根,还剩8根
7、,再和2捆合在一起,就是28。老师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板书:16-8=88+20=28) 生36减8不够,我是拿一捆拆开,从10根里减去8根,剩2根。再和另外的26根合起来,就是28根。(板书:10-8=2,2+26=28) …… 通过小棒操作,学生经历了解决了“个位上不够减”问题的过程,借助直观,数形结合,将口算与学具操作对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退位减法的算理。 二、加强沟通与建模———超越算法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