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

ID:61571567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01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_第1页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_第2页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_第3页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_第4页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套课时演练(二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2·黄山统考)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①商品价格日渐下降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2011·烟台调研)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

2、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3.图1和图2所示旗袍的演变反映了    图1           图2①满族势力的崛起 ②对西方服饰优点的吸收 ③审美观念的变化 ④妇女地位的彻底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③④4.(2011·杭州调研)《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A.维新派倡导变革

3、社会习俗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新文化运动兴起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5.(2012·皖南八校联考)右图为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19届毕业生在1935年20周年校庆时的合影。这反映了A.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没有改变B.中国妇女的地位在逐步提高C.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D.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已经与男子相同6.(2011·南通三模)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主办的《北华捷报》曾评论“对于中国官员来说,铁路意味着胡作非为,意味着废除长期受尊重的习惯和传统、骚乱和毁灭”。这说明A.中国当时还没有出现铁路 B.一些官员希望借建铁路之机中饱私囊C.当时一些政府官员反对修建铁路 D.通过建铁路

4、实现自由富强成为社会共识7.(2011·苏、锡、常、镇二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下图)。从上述图文材料中,我们能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8.(2011·南京二模)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

5、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条铁路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D.中国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顺利通车9.(2012·姜堰张甸教学联合体调研)《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D.开通电话10.(2011·潍坊调研)右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珍邮,对其判断最合理的是A.“大清邮政”表明该票是清政府直接印制的B.该票很可能是清朝初年使用的C.该票现

6、存数量应该较大D.加盖相关印文,该票才可以作为邮票使用二、非选择题11.(2011·湖州二模)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动,启动了社会观念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申报》材料二 在上海商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条件下,购用洋货标志身份和财力的附加社会值更高,人们这种观念更为膨胀,因而争相购用,相习成风。而一些既物美且价廉的日用洋货如洋布、火柴、洋油、洋钉等广受人们欢迎。——李长莉《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

7、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材料三 (时论一)“洋货之价较土货倍之,且数倍之。外观虽五色迷离,用之实易于窳败……谓我堂堂中国,自有朴而耐久之物,足供人之取求,何必忘其本原,转以银钱易此瑰奇之货。”(时论二)“以其所有易我中国之所无,中国之人喜新厌故,无不趋之如鹜,是不啻以中国之利源,悉听西人之取携,而我亦莫之抗也。”(时论三)“欲禁民人不用洋货,势所不能,则莫如中国自行筹赀,逐一仿造,庶几将中国之货易中国之钱,富者可便于购求,贫者更开无数谋生之路。按之和约亦所准行。而来华之洋货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