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听课于事无补.doc

过多听课于事无补.doc

ID:61566955

大小:22.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1-02-28

过多听课于事无补.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过多听课于事无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过多听课于事无补问一位老师近期忙什么,他说:“忙听课,也忙‘被听课’。”问他累不累?他说:“‘被听课’多少有些累,听别人的课,更累。”原来学校规定每人每周要听4到6节课,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说:“校领导看到老师们在忙,就放心了。”我替这位老师算了一下,他每天不是被听就是听别人的课。自己教两个班,十多节课,“被听”四五节,再听别人四五节课,课后再交流个几十分钟(遇上个碎嘴子,会聊到午餐或晚餐时间),这就没有什么时间和学生在一起,更没有时间去读书了。我觉得过多的听课交流未必有什么好处,教师需要有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校长们是希望教师通过这样的交流以提高业务素

2、养(或曰应试能力),可是这样忙于“听与被听”,教师用什么时间去阅读思考呢?如果教师没有时间阅读与思考,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还有些学校搞“推磨听课”,四五十岁的中年教师,每天也忙于“推磨”。我开始莫名其妙,据说是取其“轮转”义,轮流开课,不让磨子停下来。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教学工作的不敬,这不是把教师当作驴子么?每星期听课,目的是什么?教师平均教龄十年以上了,底子打得不错,为什么不让他们有静心思考的时间?观察几节课也可以了,要求青年教师常年去听老教师的课,这种“培养”方法未必有好处。我对一位老师说:我不敢随便去听别人的课,并非不想观摩,并非不爱学习

3、。不管如何,课堂里坐进陌生人,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听完了还要说上几句,无非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认识去评价他人优劣,更不妥;更加上大家工作很忙,不大愿意受干扰。——他的教学很正常,他的学生认可他的教学,而你不一定熟悉他的班级,你也未必了解他最近的教学情况,凭什么要去“督”,要去“导”?你以为你是谁?你真的以为自己有资格指导别人?自己工作量轻,却总去干扰青年教师,很不妥当。有时,青年教师反映不堪干扰,个别领导却说“促进一下也是有好处的”,——那为什么校长们的工作不愿让教师去“促进一下”呢?有些校长终年游手好闲,玩遍全国,甚至周游世界,行止安排秘而不宣,却要派

4、人把青年教师的每节课及一举一动都盯牢。一些学校矛盾多,工作效率低,青年教师缺乏教学激情,也和这种不体恤教师的做法有关。我不主张过多安排检查性质的听课,至于青年教师主动邀我去听他们的课,我则欣然而往。他们会说:“我最近作了一些尝试,但不是很有把握,您能来听听么?”或者说:“我最近没感觉,有点摸不到头绪,想请你帮帮我。”我便很有兴趣。当然,我也提醒过一些教师:要逐步建立自己的教学自信,听课太多,终日徘徊游移,也有可能丧失基本判断,对专业发展未必有什么好处。我在一些学校发现:读书多,爱思考的教师比只听课会模仿的教师发展得好。听课听多了,习得一些技艺,不过能成为

5、“匠”而已;多读多思,举一反三,学科教学“变小了”,人站得高,境界就出来了。名师的课为什么那样设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课上遇到生成性问题如何解决,如此等等,都是教师世界观教学观的自然反映,这些是要通过思考才能领悟的;一味地听,如舍本逐末,得其皮毛。青年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他听了多少课,而在于他会不会“听”。我经常观察工匠的活动,他们整天不停地劳作,砌砖的,整天砌砖;泥墙的,整天泥墙。他们辛苦几个月或是一年,按照工头的吩咐动作,不但没有办法改变一幢大楼的设计,也不能改动任何一个细节,这是纯粹的机械体力劳动,几乎不需要动脑筋。我也在作坊观察匠人的工作,他们按照

6、一定的模式和程序劳动,只要产品的规格不变,他们的动作也不会变。过多地听课也有点像手工业师徒传统,一些青年教师学习名家,频繁听课,研究课例,亦步亦趋,最后画虎类犬,也许就是过多听课造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