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饱受争议的导学案.doc

正饱受争议的导学案.doc

ID:61553068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2-27

正饱受争议的导学案.doc_第1页
正饱受争议的导学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正饱受争议的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饱受争议的导学案导学案曾引爆课堂形态聚变,是事实;导学案正饱受学者争议,也是事实。“世界上最难的超越,无外乎自己创造了它,又亲手消灭了它。”去年10月,杜郞口中学又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全校取消导学案。这是不是意味着导学案真的应该寿终正寝了呢?我看未必。导学案的核心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只是一种教学模式。(包括相似命名的此一群类,无不如是)处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任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理性看待任何处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应是“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发展”。

2、站在杜郞中学的立场,他们取消的不是导学案这种教学理念,取消的是导学案这种教学文本,即导学案对学生思维的隐性控制。站在学习者的立场,我们学习的是导学案这种教学文化,我们实践的是导学案这种教学方式,即学生主体化的学习课堂。站在服务教学、发展教学的立场,我们没有必要讳疾忌医似的造反导学案,而应以建设者的胸怀和智慧,开动脑筋升级导学案,发展自我完善导学案。下面以《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为例,略述语文导学案的升级策略。【预习导学】1.读课文,边读边批注,画出词语,画出一些你感觉有意思的句子,批注阅读过程中灵光

3、一闪的联想、想象,写下初步感受。我的疑问:2.积累描写客人初次拜访托尔斯泰时的心情的词语:。积累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词语:。3.摘抄积累1-2句你认为有意思的比喻句:【设计解读】“预习导学”的实质不是提前做作业,而是突破学习难点的“思维的台阶”。其关键在于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预习,而非简单地以练习检验学生是否知会。它不只是为“导入”服务,还为课堂学习作经验与思考的铺垫,它将学习点拆解成若干思考的台阶,是课堂上难以组织的学习活动的分散开展,以暴露和展现学生思考的过程。它的内在线索应与“课堂学习

4、”相配合,为支持“课堂学习”作必要的和可能的准备。【课堂研讨】用评点法阅读:1.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相如何?评点示例:“皱似树皮的黝黑的脸膛”——从“皱似树皮”这个比喻,可见托尔斯泰脸上的皱纹既深又密且粗糙,而且偏瘦,“黝黑”写出了脸的肤色,这些一般用于劳动者身上,而托尔斯泰出身贵族,这和他的身份不协调。我的评点:2.谈谈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从表现手法、比喻手法、内容、作者茨威格的角度等来谈)。研讨预习疑问:(基于学生预习疑问的问题整合,不属于师生共用的导学案上的预设内容,而只出现在教师教学所用的

5、导学案上,为方便教学可以PPT形式在课堂呈现——笔者注)1.茨威格怎么把托尔斯泰这样的大名人写得这么丑陋?2.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写眼睛?如何理解“眼睛里有100只眼睛珠”这句话?2.(为解决问题1、2,设计体验活动:“你去拜访世界文豪托尔斯泰,你看到的托翁怎样丑陋?听他交谈时,你被他的眼睛所震撼,又是眼睛里的什么震撼了你?”以小组合作形式研读、演读,品味描写外貌的比喻句,重点揣摩交交流写眼睛的句子。)3.3.为什么茨威格肯定托尔斯泰缺少幸福?4.(为解决问题3,将问题分解为三个部分:托尔斯泰找到幸

6、福了吗?茨威格怎么看?你怎么看?在交流碰撞中链接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相关资料,为理解托尔斯泰和茨威格的“幸福观”提供依据。)1.【设计解读】首先,预先设置在导学案上的两个活动,指向本文的重难点。如果用问题的方式开展课堂学习,必将失去课堂的原创性、生成性,也可能导致课堂的程式化而失去语文课应有魅力。其次,既然学生在“预习导学”中基于初步感知和真实的阅读感受提出了疑问,课堂就应该(也可以)实现“以学定教”的理念。同时,根据学生的疑问变换为活动方式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合作探究,就是引导学生从文字出发品读

7、研赏。因此,导学案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介质,所支持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而不是操练。导学案一定程度上将浅层参与的“听”变为深度参与的研读经历,将课堂生成的活动过程变为记录在案的成长见证。这是学生学习收获的体现。导学案更像一种促进生成的工具。教师设置了许多留待学生钻研后补充的空白,让学生在完成这些补白的过程中悄悄拾级而上。2.【延伸迁移】3.1.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推荐选读《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4.2.阅读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节选)。思考:“世间最美的坟墓”是

8、怎样的坟墓?托尔斯泰没有墓碑,也没有墓志铭,那么我们就给他写一句墓志铭:“这里安睡着一个。”5.【设计解读】通过迁移问题1,如果能使学生真正阅读其中一部著作,则善莫大焉。“广度决定深度”,推开语文课堂这扇窗,去读相关的名作,这是多么欣慰的课堂的延伸。这样的课堂,给学生的不是有限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生的熏陶和影响;这样的课堂是教师痴心的语文教育渐臻的最高境界。迁移问题2则是巩固课堂所学,以加深学生对托尔斯泰精神品格的理解。至于给托尔斯泰写墓志铭,必然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