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中的“光环效应”.doc

教育过程中的“光环效应”.doc

ID:61553050

大小:2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1-02-27

教育过程中的“光环效应”.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教育过程中的“光环效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过程中的“光环效应”龚晋昂  教育过程中的“光环效应”,是指教师在观察某个学生时,对于他(她)的某种品性或特征有清晰的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教师的角度看非常突出,因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它特征和品质的知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育偏见。  在教育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对某个学生有好感时,会觉得这个学生什么都好,吹牛说大话是口才好,登台表现则是表演力强。犯了错误是难免的。反之,则会横竖看不顺眼,明明是关心集体则会是好出风头,竞赛得了好成绩是投机取巧得来的,发牢骚则认为是思想落后、品质恶劣。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2、。他让被试者看一张列有5种品质的表格(聪明、灵活、勤奋、坚定和热情),要求被试者想象一个具有这五种品质的人,被试者普遍把具有这5个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理解的友善的人。然后,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为冷酷,再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些品质,想象出一个合适的人,结果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且产生了完全对立的形象。实验表明:热情----冷酷这一特殊的品质在起看光环的作用,掩盖和影响了人们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在教育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也会不自觉地形成“光环”的形象,比如,好学生一定会循规蹈矩,差学生一定是调皮捣蛋;听话的总是好学生而特别喜欢,不听话的则是坏学生而

3、倍受冷落。他们会以这种心理定势去判断学生的行为,例如,教室的玻璃打碎了,首先想到的总是调皮学生干的;两个学生冲突时,第一印象肯定是坏学生干的。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当然光环效应在某些条件下,有助于教师对学生作概括的了解。但是,这只是在某类学生的非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作出的概括,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就会形成非良性的心理定势。  因此,教育过程中的“光环效应”,其负向作用不仅仅是教师心理上的一种偏见,而且会阻碍教育过程的良好发展,比如,对学生作出的错误判断,其结果轻则造成师生心理融洽的障碍;甚至会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了解教育过程中这一常见的

4、心理现象,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觉注意,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