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课的程序”的内涵和意义.doc

美术学科“课的程序”的内涵和意义.doc

ID:61551987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2-27

美术学科“课的程序”的内涵和意义.doc_第1页
美术学科“课的程序”的内涵和意义.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美术学科“课的程序”的内涵和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术学科“课的程序”的内涵和意义内涵:美术课的程序,即指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前后衔接的诸环节,也是教师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程序。其主要包含课的引入、课的主体、课的结束三大流程。意义:《国家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美术课程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及“美术课程应培养具有审美品味的现代公民。”因此,在美术课的程序中,教师向学生传递系统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美术素养,这是美术课的程序的基本意

2、义。同时,在学生学习和运用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也是美术课的程序的意义之一。最后,审美因素作为美术教学手段贯穿于美术课的程序的始终,渗透到美术课的程序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教学美”中既吸收信息,又在感知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能力,此意义三。二、美术学科“课的程序”的原则(一) 激发兴趣原则《国家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就是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应当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有:1、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借助猜谜、游戏、巧妙

3、的讲述、试听教具等活动,使学生产生疑问或使他们强烈意识到知识、技能的不足。2、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将新课题同来自过去的学习经验产生的认识兴趣相结合,或将新课题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意义相联系,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二) 形象直观原则《国家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创造为特征。”因此,美术课的程序应遵循“形象直观性原则”,即在教学中将抽象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图像或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直接获得具体形象的感知,得到感性认识。具体包括:1、在美术知识的传授、语言的表述时应借助比喻、象征等手段,使语言形象化,

4、便于学生理解。    2、尽可能运用直观的图像、教具、录像或多媒体技术等直观地视觉形象来分析具体问题。3、应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方法和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的模仿和学习。(三) 精讲多练原则《国家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因此,教师应尽量将复杂深奥的概念知识精简化、概括化,做到少讲、精讲,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的讲述要越精练越好,甚至不必都讲完,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或联系生活实际去获取知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所学的知识也更有用,此其一。其二,美术知识是需要

5、学生在充分的时间、空间的实际操作中深入领会的。只有教师少讲、精讲,才能给学生留出充分地实践领会的时间。(四)活动体验原则《国家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其强调了活动、体验与能力的关系。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在课的程序中,重视活动设计,给予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体验的机会;继而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找到不同知识间的关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实践、创造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