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51263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27
《让思品课越来越受学生欢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思品课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内容摘要】:为了应试教育,思品课上教师习惯于“灌输”、“填鸭”,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听”、“机械地抄”,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效果也不好,最终导致思想品德课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想改变这种状况,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一、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三、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键词】:参与互动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应试教育,上思想品德课的许多教师习惯于“灌输”、“填鸭”,我们的学生也习惯于“被
2、动地听”、“机械地抄”,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思品课就变得沉闷、无聊、空洞,成了说教课。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学、不喜欢听;另一方面,教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教学效果不好,最终导致思想品德课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一、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课堂,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
3、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组讨论;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时,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
4、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以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课堂上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又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3只有通过各种方
5、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思想品德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如果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多地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的化身,容不得学生冒犯,上课总是板着脸,笑容不多,学生对教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励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题《网
6、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上网的学生人数以及上网对自身的影响。在调查前,我作了声明,对上网的同学一律不追究。因此学生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完成了调查。在讨论上网对自身的影响时,我加入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也把我的看法告诉学生。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听课效率,容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过于严肃、单调的教学环境就会阻碍学生思考问题,最终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7、三、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上,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3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提问、作业的设计
8、、练习的布置等都要有针对性,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留给后进生回答;难度不大的问题,就直接让中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