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ppt

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ppt

ID:61521065

大小:269.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1-02-11

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ppt_第1页
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ppt_第2页
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ppt_第3页
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ppt_第4页
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院闻爱友一、猪场规划的原则1、明确猪场的性质:原种猪场、祖代猪场、父母代猪场还是商品猪场。2、适度规模与密度:适度规模是运用现代科技与设施的前提,依建场资金多少和生产技术水平等情况来确定建场规模大小。大型猪场,以存栏母猪300~600头(年产5000~10000头商品猪)的生产线;专业户和小型猪场,当前以存养20~200头母猪或商品猪年产150~3000头规模为宜。3、科学规划:总体设计和规划要科学论证。场址选择、规模大小、生产工艺设计等,科学合理,节约投资。4、提倡改“一点式”为“多点式”生产。宜将繁殖场与肥育场分开饲养。5、因地制宜,注重环境和

2、可持续发展。二、猪场场址的选择1地形地势:地形开阔,有足够的生产经营土地面积。地势要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地势低洼易集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冬季阴冷。2水源水质:要求水量充足,水质好,便于取用和进行消毒等卫生防护。(1万头猪场日用水量约150-200吨)3土壤特性:猪场对土壤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这样可抑制微生物、寄生虫和蚊蝇的孳生,减少场区昼夜温差较小。4场地面积:依猪场的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算。5周围环境:养猪场饲料、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交通方便才能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

3、周围环境,但是交通干线往往会造成疫病传播,因此场址既交通方便又要与交通干线保持距离。距城市30km以上,距铁道和国道不少于2-3km,距省道不少于2km,县乡和村道不少于0.5-1km。于居民点距离不少于1km,与其它畜禽场的距离不少于3-5km。场点周围2km范围内没有猪只饲养是最基本的要求。6电力和能源供应:猪场2-5公里以内应有380伏以上的高压电源。三、基本设计(生产技术)参数的选择项目指标项目指标母猪年产胎率2.2-2.3胎21日龄个体重≥6.0母猪利用期为3-4年42日龄个体重≥12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肉猪19.88周龄个体重18.0kg配种分娩率85%保育期成活率≥97母猪反情

4、率15%仔猪在保育舍时间7周龄公猪数:母猪数1:20(本交)育成期成活率≥981:50(人工授精)肉猪平均日增重≥700-750g胎均活产仔数10-10.5达90-100kgw日龄168d(24周)胎均断奶活仔数9.5全期全场料肉比3.1母猪在产房时间5周全期成活率≥90断奶3-4周龄肉猪屠宰率75%哺乳期成活率≥92胴体瘦肉率65%出生重1.5~1.8四、猪场的规划与布局1、总体布局(主要分四个功能区)A.生活区:包括食堂、职工宿舍、文娱和运动场所等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地势较高的上风向或偏风向。与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B.生产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办公室、接待

5、室、技术化验分析室、饲料加工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水泵房、车库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且与外界联系频繁,应严格做好消毒防疫工作。C.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禁止一切外来车辆与人员进入。D.隔离区:隔离区包括兽医室、病猪隔离间、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区等。该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兽医室可靠近生产区,病猪隔离间等其他设施应远离生产区。E.其他设施: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道路: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卫生

6、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生产区一般不设通向外界的道路,管理区和隔离区分别设路通向场外。排水:场区地势宜有1%~3%的坡度,路旁设排水沟,以利于雨雪水的排出。猪场废物、污水处理:猪场疫病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猪场应结合本场特点,建立完整的废物、污水处理系统。2、生产区的规划规划原则:⑴根据不同年龄、类别猪群的生理特点及对环境的要求,考虑有利于防疫、方便管理的原则。⑵生产区包含繁殖、保育、育肥区,每区应相距10米以上。应按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排列,圈舍朝向:坐北朝南偏东15-

7、30度最好。⑶产房和保育舍采用小单元,全进全出设计。按养猪生产节律分单元;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设计猪舍和栏位,以8-12窝仔猪一个单元。⑷配套设施齐全,对猪舍小气候环境的可调控能力,保证猪舍温湿度、空气质量、饲养密度。南方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北方地区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⑸注重猪场疾病与生物安全建设。在生产区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严格的消毒。有足够的病死猪处理去处等。猪群结构的组成:(1)哺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