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21031
大小:27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1-02-11
《池塘养鱼的风险评估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池塘养鱼的风险评估金融工程1008105710经61姜俊一、池塘养鱼的概述池塘养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要占整个淡水养殖总产的70%以上。养殖的品种多,面积大,产量高,技术精,效益好。目前我国池塘养殖的青、草、鲢、鳙、鲤、鲫、鳊、罗非鱼、鲮等常规鱼类已达十多种,而池塘养殖虾、蟹、鳖、龟、蛙、黄鳝等名特优新种类则更多。(一)池塘条件 池塘养鱼,其水体生态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食用鱼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 1.鱼池位置 养殖食用鱼的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水
2、质良好、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进行建设。最好利用成片低凹荒滩地、废旧河道进行改造,以便统一规划,实行鱼池、道路、桥梁、进排水系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综合建设,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2.鱼池形状与面积 养鱼的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好,这样的鱼池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鱼池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过小水体受风面小,水中溶氧少,水质不易稳定;过大,容易产生鱼类栖息、摄食不匀,给投饵、管理、捕捞带来诸多不便 3.水源和水质 进行高密度养殖的池塘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及良好的水质。因
3、此鱼池要建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周围没有污染,水质符合池塘养鱼用水标准。同时要建设完善的进排水系,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分别建好进水渠道和排水设施,做到灌得进,排得出,水质清新,旱涝保收。 4.水深与水色 鱼池水深以2.5米左右为宜,有条件的可保持3米。池水过浅,水温、水质不稳定,单位载鱼量过大;超过3米,一方面增加鱼池开挖难度,增加成本,另一方面,水位过深时,底层光线极弱,溶氧极少,不利于底栖生物的繁殖,也会引发有机物缺氧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不利于鱼的生长。鱼池水色是由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决定的,水色
4、间接地反映了鱼池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鱼池的水色通常需保持“肥、活、嫩、爽”状态,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pH值在7~8.5。 5.池埂与底质 鱼池的土质以粘壤土为好。这种土质保水保肥性能较好。池内坡比以1:2或1:2.5为宜,池底较为平坦,淤泥较少。老的精养鱼池,淤泥深超过10厘米的,每年冬春应结合鱼池整修,清除过多的淤泥,减少池底的有机物。同时池底要向排水口方向倾斜,以便排水捕鱼,拉网操作。 6.池塘的改造与清整 池塘的改造是针对低产鱼池而言的,要根据稳产高产的要求,实行“小池改大池、浅水改深
5、水、死水改活水、低埂改高埂”的原则达到鱼池规格化,使其各方面都符合稳产高产的要求。同时,还要结合鱼池改造,搞好鱼池护坡,为发展现代化生态渔业打好基础。而池塘的清整则是指经过一年养殖的池塘,池埂池坡部分倒塌,池底积聚了较多淤泥的鱼池而言。这样的鱼池必须进行整修,否则将会影响下一年的养殖生产。鱼池清整的主要内容有: (1)清除过多的淤泥一般精养鱼池养鱼一年后,淤泥要增加10厘米以上,这些淤泥含有大量的残饵及鱼的粪便等有机质。因此要在冬季商品鱼起捕后,用机械或人力将过多的淤泥清除掉。清除出的污泥可以用来肥田,种
6、植饲草。 (2)整修池埂池坡结合清淤,整修好池埂池坡,堵塞好漏洞。 (3)进排水系的整修清理进水渠道,维修好进捧水闸门,检修抽水机等机械,为下年的正常生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二)食用鱼混养模式 混养是池塘养鱼稳声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混养包括:①在同一养殖池内混养7~10种不同的养殖鱼类,且可达到共生互利的目的;②同一种养殖鱼类不同年龄、不同规格同池混养;③多种鱼类及其不同年龄、不同规格同池混养。 1.混养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养殖水体与饵料资源我国目前养殖的食用鱼,其栖息生活的
7、水层有所不同,鲢、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草鱼、团头鲂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而青、鲤、鲫鱼则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将这些鱼类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同池养殖,就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养鱼生产潜力。 我国池塘养鱼使用的饵料,既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各种水旱草,还有人工投喂的谷物饲料和各种动物性饵料。这些饵料投下池后,主要为青、草、鲤鱼所摄食,而碎屑及颗粒较小的饵料又可被团头鲂、鲫鱼以及多种幼鱼所摄食,而鱼类粪便又可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供鲢、鳙鱼摄食。因此混养池饵料的利用率较高 (2)可以充分发挥养殖鱼类
8、共生互利的优势我国的常规养殖鱼类多数都具有共生互利的作用。如青、草、鲂、鲤等吃剩的残饵和排泄的粪便,可以培养大量浮游生物,使水质变肥。而鲢、鳙鱼则以浮游生物为食,控制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又改善了水质条件,可促进青、草、鲂、鲤鱼生长。而鲤、鲫、罗非鱼等,不仅可充分利用池中的饵料,而且通过他们的觅食活动,翻动底泥和搅动水层,可起到增加溶氧的作用,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盐类的循环作用。 (3)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