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515038
大小:8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2-09
《点点“雨滴”汇三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点点“雨滴”汇三江——一群大学生的5年侗乡义教接力一次偶然,“采风”变“义教”: 5年,9批次,120名大学生,凝聚起万千爱心…… 一滴“小雨”,滋润了山村: 校舍变了,寨子变了,孩子变了…… 一群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深山侗寨的孩子,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桂林。 课本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他们已熟读了无数遍。今天,山水美景真实呈现在眼前。 今天:2012年12月1日。广西师范大学。 为了这一天,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走进深山,与侗寨孩子们延续了5年的深厚情谊,且还将延续。 为了这一天,广西师大教育发展基金会以“希望常青”游学活动为载体,专
2、门组织了一次“城乡互换”活动,把孩子们从山里接出来,让他们和乡村教师一起感知山外的精彩世界。 “城乡互换”,连接城乡。 5年前,广西师范大学的一群大学生第一次走进深山采风。进山不久,这次采风就变换了主题:义务支教。 随后,一届又一届大学生接过义教“接力棒”,源源不断地给山里的孩子们送去知识,送去温暖。 专门为此成立的“小雨滴”义教社,如今已走过了5年——五载“小雨滴”,融汇进三江;爱心成海洋,侗寨大变样。 1 爱心聚雨滴 “我们的能力很小,但滴水可成河、聚河能成海。” 湘、桂、黔交界,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归大屯,一个秀美的侗族村寨。 秀
3、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村风民情,吸引了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同学们前来采风。 2007年夏,2006级美术学专业的同学们刚刚步入大二。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从桂林出发,跋山涉水,到柳州三江侗寨采风。 采风小组就住在寨子里。 上山作画,下河拍摄……一天忙碌下来,师生们不约而同发现了另一主题:当地基础教育仍比较滞后。 屯里惟一的教育点,校舍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老木屋,四面漏风,摇摇欲坠;教室少,老师更少,复式班教学,一堂课只能上十多二十分钟;孩子们没有任何课外读物,因缺乏和外界交流,几乎无人能说普通话…… 一双双小眼睛盯着大哥哥大姐姐手中的相机和画笔
4、,脸上写满了对外面世界的胆怯与好奇。 “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呢?”、“如果让他们用画笔描绘他们的童年,他们会画什么?”……大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聊开了。 “我们得为他们做些什么!”一个声音,从队伍中传了出来。 当晚,大学生们连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利用暑假到这里进行义务支教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我们的能力很小,但滴水可成河、聚河能成海。”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一个义教社,名曰“小雨滴”。 那一夜,就算是“小雨滴”成立的日子。 “也许10多天的义教不能给他们的求学路带来多大的帮助,但我们坚信,和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能让他们有所收获
5、。”“小雨滴”义教社第一届负责人胡邦杰说,这一定可以帮助他们在将来的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2 雨滴润山村 “更多的人团结在一起,我们就能给他们需要的温暖!” 然而,义教,远比大学生们想象的要困难。 “我们想做的越多,需要的支持就越大。”当修缮校舍、购置学习用品、派出义教团队等计划提上了日程,亟须解决的问题就越来越多。 于是,一场场“爱心助学义卖募捐”活动出现在大学校园里,出现在桂林市的繁华路段……同学们的画作、手绘石头、手绘T恤、印章等物品,都摆上了义卖台。 “一个人是寒冷,两个人是微温,三个、四个……更多的人团结在一起,我们就能给他们
6、需要的温暖!”大学生们自拟的《倡议书》,情真真,意切切。 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终于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小雨滴”团队里。 山东小伙丰登就是其一。 “孩子们会好好上课吗?会调皮吗?会接纳我们吗?这里村民的语言我根本听不懂,该怎样交流呢……”尽管队员们预想到无数的困难,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心愿,那就是以诚相待,用心换心。 第一天上课的时候,丰登心里忐忑不安。但他很快发现,孩子们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调皮,每个人都很认真听讲、做笔记。由于欣喜于孩子们的好学,一堂40分钟的课,他不知不觉上了一个半小时。 “孩子们憨厚淳朴、勤奋好学,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热情的
7、问候,尽管有的村民说话我们听不懂,但他们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让我们心暖暖的。”2008年,当武成龙接过爱心“接力棒”,成为第二届义教社负责人时,他和同学都有坚定的信念:一定要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山区的孩子们,让孩子们受到更好更多的教育! 为此,义教队员们时刻努力着。他们趁摆摊义卖自己的艺术作品之机,宣传山里孩子的刻苦与渴求;同时,一边请求学校及老师的帮助,联络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捐资助学,一边积极创造机会让人们了解山里的孩子。 2011年9月29日,一场由“小雨滴”义教社发起的山区小学生绘画作品展,首次在广西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展出32名山区小学生
8、的绘画作品,展示了乡村孩子的童趣和质朴。 “通过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