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doc

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doc

ID:61507800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2-08

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doc_第1页
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doc_第2页
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doc_第3页
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doc_第4页
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2013年课改现象观察 改革从来不属于某个特定年代,它是联结每个年代记忆片段的核心线索。改革之于教育同样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意蕴,每一个人都身处改革之中,都可能是改革或被改革的那一部分。  对于那些心怀理想并具有行动力的人来说,每一年都可能被定义为关键年份,2013年也是一样。当我们再次站到一个年度的节点,回顾并整理这一年的课改记忆时,往往会习惯性地将那些具有年度意义的概念、事件、成果和现象放置在全国乃至更大的背景下去打量和解读它的意义。  于是,那些在实践领域已经深度发生的课改图景再一次一一呈现。我们姑且

2、沿着课改的轨迹截取其中的片段加以梳理。  第三代课改,应该是这一年的一个年度教育概念。这一概念是从实现人的完成成长的角度把课改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课改是以“改结构”为典型特征的,即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切入点,实现课堂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第二代课改是以“改关系”为典型特征的,即在“改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实现课堂从“教中心”到“学中心”、从“师中心”到“生中心”的跨越;第三代课改则是以“改意义”为典型特征的,即在“改结构”和“改关系”的基础上升华教学的意义,摆脱知识

3、对教育的束缚,打破课堂边界,实现课堂从关注知识和能力到关注智慧和生命提升的跨越。  如果说第一代课改和第二代课改是基于课堂改革,把课堂的育人价值加以放大的话,那么第三代课改则是从关注生命的高度切入,把一切资源都整合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实现学生生命的完整成长。从第三代课改开始,学校教育的改革逐步从课堂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改革目标从“指向能力”走向“指向智慧”。客观地说,这样的划分没有经过学术论证,但是对课改实践具有实际的引领意义。三代课改的厘定就是让课改的路径可视化,它让迷茫者借此看见方向,让行动乏力者因此更加有力,让在

4、课改路上大步前行的路径由此更加清晰。正像失去了方向的航船,任何方向的风都可能是逆风一样,课改也需要不断校正自己的方向,擦亮前行的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未来的视角和建设者的姿态,深入课改现场,关注意见领袖,洞察课改现象,最终选择如下关键事件和现象作为观察的素材。我们相信,每一年那些勇于探路的基层实践者都会被致以敬意,他们的行动不仅标志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演进,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教育秩序的建立。  从课堂跨界到课程跨界  在过去的一年里,当“第三代课改”被正式提出的时候,“跨界”一词也开始作为第三代课改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概念

5、引发关注。  有人这样定义“跨界”,是指不同领域的合作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和新模式,也有艺术界称之为“混搭”,在更多的时候则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这样的解释丝毫与教育无关,但今天的学校教育改革同样需要跨界思维来推动。  在第三代课改背景下,跨界不仅仅指向课堂边界的打破,还指向课程界限的打破,最终让教师具有交叉学科的整合能力,让学生从碎片化学习走向系统化、整体化学习。  体现在课堂跨界上,就是打破班级、教师、学科之间的界限,充分相信学生,解放教师,强调管理和教学的双重跨界,实现班内“走组”,校内“走班”,实现“

6、1托N”和“N托1”的授课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跨界大课堂”,山西泽州一中的“无界课堂”,湖南株洲景弘中学的“拼教”探索,都在不同程度地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和班级之间的界限。  体现在课程跨界上,旨在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界限,以课程整合为策略,跨越空间和时间维度,比如,以电影或电视片为载体,搭建跨学科的学习平台,同样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重庆巴蜀小学过去的一年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跨界思维和跨界视野。他们从融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重生活的角度

7、思考课程整合,那些能突破传统课堂的边界的“特供”课程,犹如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营养均衡、风味独具的菜点,正逐渐凝练出学校“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校长马宏希望全体教师借跨界思维碰撞出跨学科视野下的崭新洞见,呈现出师生成长的新气象。  教室承载未来  第三代课改的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从重建教室开始开启第三代课改,让改革的重心从“改课堂”走向了“改教室”。如果说“改课堂”是通过教和学方式的变革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益的话,那么,“改教室”则是改变教学空间的“社会性、精神性和文化形态”。  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教室重建”成为本

8、报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有人说,教室不应该仅仅是一间HOUSE,更应该成为HOME;有人说,教室是一段旅程、一缕记忆。当我们重新审视教室的时候,在思想深处会遇到N个未知的教室。过去那个叫做教室的地方,可能更多地被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室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