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

ID:61498238

大小:2.87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1-02-06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1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2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3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4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提高地理二轮复习的有效性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一、合理规划专题,提高知识的融合度1.地图与读图2.地球运动3.气象与气候4.地质与地貌5.河流与洋流6.人口与聚落7.产业活动与区位分析8.整体性差异性与区域发展问题9.区域定位与区域特征10.选修与3S技术二、构建骨干知识网络,寻找知识“结点”1、抓住主干知识,避免面面俱到。(1)老师构建呈现给学生(宏观把握与微观记忆)(2)学生自我构建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风的受力情况;海水盐度;潜水和承压水等。(3)淡化新课标和考纲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2、寻找

2、知识的“结点”,深化知识联系。地球公转与大气环流、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系统气温年较差与昼夜长短规律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地形、气候与水文风、温、压的关系大气环流与城市规划人口迁移、城市化、产业转移环境污染、资源问题、生态破坏水系与地形、地质……图示水系与地形地质的关系三、给予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1、注重图文转化,以简图归纳原理规律。注:可适当配以简明文字2、适时归纳总结思考问题的角度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航运条件的因素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流域开发方向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角度对比3、指导学生学

3、会知识迁移和思维拓展(1)学会在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如:从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分析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从三角洲与城市的关系,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的规律,迁移到冬季同样南北温差大,风浪大;可以由水平温的影响迁移到垂直温差的影响.等等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盟军根据大量气象气候资料发现冬季这里的风浪很大。甲地比乙地对流强烈(2)学会生活常识的迁移如:物体影子与太阳方位太阳高度的关系;城市功能区与停车率;上下班时间与车流量的关系,车流量与车

4、速的关系等.4、区域地理复习方法指导(1)区域定位方法1)经纬网2)辅助信息①地理事物形状轮廓②相对位置定位③图例注记定位④地形剖面定位3)地理规律定位4)地理景观定位(2)区域地理特征分析.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点,一方面明确一个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另一方面,理清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的因果关系(3)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比适合比较的地理区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位置相似性或差异明显的地区②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③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四、给予解题答题指导,提

5、高得分率。1、选择题解题方法指导比如:图像视角转换法.试题中的某些图像比较抽象或者我们不太常见,不妨适当转换视角,把原图转换成平常学习中较常见、较熟悉的图形,使原有的关键信息得到充分显现,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例题:左图示范围全是夜半球,此时青岛各学校统考的时钟显示的时刻为()A.1时20分B.10时40分C.13时20分D.22时40分解析:可将该抽象的左图图形转换成熟悉的右图,图中80°W地方时为12时,推导出110°E地方时为0:00,青岛采用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故选A.2、审题指导:”三审

6、、三找”(1)地理概念如:土地利用类型与农业生产类型简要分析甲国西部和中东部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正确答案: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以耕地为主;中东部多丘陵山地,以林地、草地为主。易错答案:西部地形平坦,多为平原,以种植业为主;中东部多丘陵山地,以林业、牧业为主(2)领会语句中的连贯词如:根据…分析…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答案: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凹出(2分),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2分)。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2分);中部

7、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2分)。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2分),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2分)3、增强“现场学习”意识,捕捉有用信息比较甲、乙两地夏季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2分)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2分),地处山地迎风地带(2分),降水多;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2分),并受离岸寒流影响(2分),降水较少。4、答题模板的建立(1)原因类设问A、设问形式“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

8、的成因”等。B、答题模板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2)意义类设问A、设问形式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以开放性为特征的地理意义类试题有增加的趋势,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在××方面的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