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doc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doc

ID:61492632

大小:8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2-06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doc_第1页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doc_第2页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doc_第3页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doc_第4页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茂名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2011年至2012年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教学班别:2011级计算机应用(精英班)2011级计算机应用(高考班)老师:谭坤宁时间:2011年9月至2011年11月课题:1.1.1集合与元素课时:2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和元素的概念;2.记住数集的特定符号:N、N+、Z、Q、R;3.会用符号∈和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常用数集的符号。教学难点:判断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教学用具:用POWERPOINT课件的辅助式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过程:见课件。教学后记:本次教学

2、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以基础为主,让大部分学生能上好高中阶段的第一节数学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是学生还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课题:1.1.2集合的表示法课时:2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2、能根据所讨论的集合的元素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教学用具:用POWERPOINT课件的辅助式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过程:见课件。教学后记:本次教学能完成教学任务,

3、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以基础为主,让学生多练,多思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练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方法,但是学生还末能很好的应用两种表示法解题,练习的时间还是不够。课题:1.2集合之间的关系课时:2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2、正确理解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的意义;3、正确使用下列符号:,=教学重点:集合中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判定。教学难点:两个无限集合相等的判定。教学用具:用POWERPOINT课件的辅助式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过程:见课件。教学后记:学生对子集的关系基本能理解,

4、通过图解,让学生能更形象的理解集合间的这种关系,同时,在练习中让学生小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动笔,不开口。课题:1.3.1交集课时:2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的概念,正确使用它们的符号,掌握交集的性质;2、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教学重点:理解交集的概念。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教学用具:用POWERPOINT课件的辅助式教学。教学方法:数形结合、启发引导式。教学过程:见课件。教学后记:本次课教学主要是讲解交集和并集的运算,通过图示法的讲解,

5、学生能很好的接受这个运算,多给时间学生练习,让学生自评,小结,收到不错的效果。不足的是时间有点紧。课题:1.3.2并集课时:2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并集的概念,正确使用它们的符号,掌握并集的性质;2、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教学重点:理解并集的概念。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教学用具:用POWERPOINT课件的辅助式教学。教学方法:数形结合、启发引导式。教学过程:见课件。教学后记:本次课教学主要是讲解交集和并集的运算,通过图示法的讲解,学生能很好的接受这个运算,多给时间学生练习,让学生自评,小结,收到不

6、错的效果。不足的是时间有点紧。课题:1.3.3集合的补集课时:2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补集的概念,了解全集的意义,正确使用它们的符号;2.会求出一个给定的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教学重点:理解全集和补集的概念。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补集。教学用具:用POWERPOINT课件的辅助式教学。教学方法:数形结合、启发引导式。教学过程:见课件。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学习集合的补集的运算,通过运用数轴的表示来进行求解。整节课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总体上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对全集是不等式求补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仍

7、有一定的难度,今后应加强练习。课题:1.4充要条件课时:2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2、会求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意义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教学用具:用POWERPOINT课件的辅助式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过程:见课件。教学后记:这节课主要学习“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概念抽象难理解,但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分步教学,

8、分层练习,层次分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总体上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课题:第一单元复习与测验集合课时:2节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集合的有关知识的应用。教学用具:用POWERPOINT课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