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小学数学教研实施.doc

基于云平台小学数学教研实施.doc

ID:61469818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02

基于云平台小学数学教研实施.doc_第1页
基于云平台小学数学教研实施.doc_第2页
基于云平台小学数学教研实施.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云平台小学数学教研实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云平台小学数学教研实施一、云平台软硬件准备软件方面:为知笔记(Wiz)客户端,需要注册相关账号,教研组组建群组。硬件方面:以智能手机、Pad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要求可以拍照,支持汉字输入。二、研讨主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三、研讨流程(一)云教研之线上研课阶段。1.[执教教师]设计教案第一稿,上传云教研平台。[组内教师]进行查看并修改建议帖。通过对第一稿教案修改,每位参与研讨的教师都要研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定位,能够对教与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2.[执教教师]根据组内教师建议进行第一次修改,并以听课记载表的形式上传云教

2、研平台第二稿。上课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对教案进行重新思考与组织,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3.[执教教师]进行第一次试上,由同伴教师进行为知笔记课堂图像实录(注明主要教学环节)。[组内教师]跟试上磨课建议帖。第一次试上,主要是对前期的调整与想法的验证,试上的过程中难免会暴露一些问题。通过跟磨课建议帖,让组内听课教师站在第三者角度观察课堂,既是自己教学的再次思考,也为上课教师提供了一面“镜子”,促进教学调整与改进。4.[执教教师]根据建议进行第二次修改,并以听课记载表的形式上传云教研平台第三稿。可以继续磨课……试上-调整-再试上-再调整,是

3、教研磨课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的教艺水平在不断的研磨中得到提高。(二)云教研之现场观课阶段。1.[执教教师]上实验课,同伴教师通过为知笔记进行课堂图像实录(注明主要教学环节)。2.[组内教师]进行分工微视角观课。分工是:一数组,重点观课堂教学结构及教师教学语言;二数组,重点观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三数组,重点观教学实效性;四数组,重点观课堂中重难点的突破;六数组,重点观课堂六个一的执行及教学融合创新。通过分工微视角观课,让听课教师从更加细致、更加专业的角度观察课堂,观察研磨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活动组织、教学实效、教学点位、融合

4、创新等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取得的成效如何。(三)云教研之线下研讨阶段。31.对实验课进行研讨。[执教教师]介绍教学设想。[组内教师]围绕观课重点进行评议课。[教研组长及相关专家]进行点评。一课一例深度研讨能够为上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带来深入的探讨,共生出许多指向于课堂教学本质的问题,经教研组长或相关专家进行专业点评提升,教师的理解会再上一个台阶,对教学问题的领悟也会更加透彻。2.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讨。(1)[教研组长]介绍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时间分配、练习层次设计等。(2)[相关专家]就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施进行专家指导。注:研讨

5、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四)云教研之线上总结阶段对研讨活动进行小结。[执教教师]总结实验课收获,形成实验课小结。[组内教师]围绕研讨活动进行小结。以上小结上传云平台共享。线上总结,可以就课论课式的,小结听评课的内容,也可以是参与教研活动流程的感悟,小结教研活动形式带给自己的思考,也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从把握数学学科本质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发展成长。四、云教研给教研活动带来的提升31.云教研使教研活动言之有物。学校教研活动要落到实处,以为知云为平台,教师真正走进教学研究现场,亲身参与教案的设计、实施、反馈、评估的全过

6、程,实现全程参与,各有侧重。实效教研必定会带来教学变革的深化。2.云教研使教研活动重思高效。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始终带着对于研究主题的关注与理解,在不断的参与中调整、修正自己的认知,通过活动得到正确的结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得以彰显。3.云教研使教研活动充满个性。无论是执教教师,还是组内参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思维的碰撞,加之每个人观察的角度不同,使得每位亲历者都有与众不同的切身体会。4.云教研使教研活动易于分享。教研活动的过程是积累教研经验的过程,在思考中完善,在过程中充实。教研活动结束

7、后能够形成丰富可回溯的资源。无论是执教教师的教研成长,还是参与教师的结论的形成、完善、调整、确定,都可以留下非常重要的“思维轨迹”。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使得教研活动更接“地气”,参与活动的教师得到的收获也更加真切。同时,由于云平台分享的便捷性,使得一次教研活动可以为不在现场中的教师提供“二次参与教研”的机会,在共享教研活动的资源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挥教研更大的效益。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与学有不同于以往的新样态,唯有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挖掘信息时代所给予的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的潜力,才能将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红利不断放大,提升广大教师的T

8、PACK能力,提高“互联网+”背景下教研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倍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