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doc

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doc

ID:61464382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2-02

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doc_第1页
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doc_第2页
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doc_第3页
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doc_第4页
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境监测术语小词典环境质量:所谓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其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述。环境质量通常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环境指标)并对其量化来表达。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污染源:污染源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装置或人体。按属性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山。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

2、染源。后者是环境保护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对象。按排放污染的种类,可分为有机污染源、无机污染源、热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同时排放多种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按污染的主要对象,可分为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和土壤污染源等。按人类社会功能,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控制污染源是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环境背景值:环境背景值亦称环境本底值。是指自然环境未受污染的情况下,各种环境要素的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基线含量。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在各地区,由于自然物质构成与自然发展史的不同,各种与生命有关的化学物质在自然

3、环境中的背景含量也不同。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背景值。该值对于开展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环境污染趋势预测预报,制定环境标准,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等,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全球环境受到污染冲击的情况下,要寻找绝对不受污染的背景值,是非常难做到的。因此,环境背景值实际上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能是相对不受污染情况下,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组成。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叫污染物。污染物分为自然形成的和人类活动产生的两种。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

4、染物和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按污染物在环境中物理、化学性状的变化,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也称为原生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又称为次生污染物)。此外,为了强调污染物对人体的某些有害作用,还可划分出致畸物、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可吸入颗粒物以及恶臭物质等。环境自净作用:环境的自净作用,是环境的一种重要机能。自然界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自然环境也在不停地变化着,绝对未受污染的大气、水和土壤是不存在的。火山爆发,山洪海啸,雨水冲刷和岩石风化等自然现象

5、,以及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废物,都给自然环境带来多种“异物”,造成污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一般,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1、大气的自净作用: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或是向广阔的空间扩散,稀释,使其浓度大幅度下降;或是受重力作用,使较重粒子沉降到地面;或是在雨水的洗涤作用下返回大地,或是被分解破坏等,从而使空气得以净化。但当大气中的污染物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即出现大气污染。    2、水体的自净作用:当“异物”进入自然水体后,可溶物或悬浮性固体微粒,在

6、流动中得到扩散而稀释,固体物经沉淀析出,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物理净化作用。进入水中的有机物,可通过生物活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使它分解而降低浓度,这是水体的生物净化作用。在水体中污染物还可能由于氧化、还原、吸附和凝聚等而使浓度降低,这是水体的化学性的净化作用。通过水的上述各种自净作用可使受污染的水体恢复到原来的良好状况。但如水中的沾染物数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水质就受到污染。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随着

7、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往往不只是测定其成分和含量,而且需要进行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应进行监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确切地说明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从而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

8、程序:环境监测程序包括:  (1)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环境污染随时间、空间变化,受气象、季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