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64148
大小:3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2-02
《挤密砂桩技术交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通知单施工单位:中交一航局五公司第九项目经理部编号:单位工程广东省虎门港海昌煤炭码头二期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交底时间2011.06.13分项工程挤密砂桩工程部位变电站接受班组及管理部门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东谷软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施工队、工程部、测量班工程数量1519m³进度要求2011.05.13~2011.05.15质量标准1、挤密砂桩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按下表执行。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数量单元测点检验方法1桩距±100逐件检查1检查施工定位记录2桩顶标高±1001
2、3垂直度(每米)151检查桩管垂直度2、桩体材料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置换率为25%。3、灌砂量控制:单桩中粗砂灌入量按控制,h为设计桩长,为充盈系数,取1.3。砂桩要求均匀连续,不断桩,灌砂率>1.0,施工人员严格做好灌砂量记录,作为计算灌砂率的依据。4、同一区内砂桩要达到设计砂桩底标高,不允许未达到标高桩管就上提。5、平面内砂桩点位要严格按着测量点位施打,严禁乱打。施工程序及操作要点一、工程简介本工程处理范围为变电站位置,面积261m2,长29m,宽9m;需施打砂桩252根,总长度4133
3、m,用砂量1520m³;其中,挤密砂桩直径为Ø600mm,桩与桩之间按1.05m×1.05m正方形布置;砂桩顶面标高+3.90m,底标高-12.5m;桩体材料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置换率为25%。二、施工流程施工程序及操作要点场地清理施测工量准放备线布置桩位制桩检验交工验收填料沉管造孔开机桩机就位边提管、边振动挤密成桩拔管、移位三、主要施工方法3.1场地清理清理平整作业现场至原始标高+3.90m,做好排水系统,保证处理区域内的水被挤出后能迅速的排出处理区域。排水路线见下图。3.2施工准备,测量
4、放线施工程序及操作要点由于现场无通往三号变电站施工道路,我部先沿C区与D区分界线铺设一条宽7m的施工道路,以便于机械和材料的运输。施工道路见上图。按照松方系数值1.3计算出每米投料量及设计桩长总投料量,并换算成斗车车数;做好投料管管长的标示,确保桩长不小于设计桩长。测绘布设桩位平面图,利用全站仪和卷尺配合准确放出桩位并编号;按设计的桩距(1.05m×1.05m)布桩,布桩时原则上区块边界线上应为桩的中心点,桩的中心点用缠有红胶布的竹条做标志,桩的中心偏差不大于10cm。砂桩点位布置图见附图。3.3桩机就
5、位、对中和垂直度检查选用DZ80型振动沉拨桩架,振动体为DZ80型沉拨桩机激震器,激振力为800KN,电机为80KW;套管端部采用斜度为600的四辨活辨桩尖。桩机在自身的步履系统的辅助下,行走至将要施工的桩位处,再通过力轴的操作系统和步履系统复合操作,将装有振动器的多功能打桩架在孔位就位,在对中员的指挥下,将桩尖正好与桩位标记点重合(在同一铅垂线上)。最后通过调节导杆调整桩机垂直度,要求垂直度偏差小于1.5%。3.4沉管造孔桩机就位对中完成后,对照砂桩打设深度图查明该桩设计长度,并做好原始记录。然后提升
6、桩管离地面50cm,将桩管平底活瓣闭合,加压、振动桩管,使桩管下沉到要求深度后上拔0.5~1.0m,清除桩尖真空吸力,并张开活瓣。3.5加料密实提起振动器和桩帽,通过料斗向桩管内灌入中粗砂,然后边振动边灌砂边加水,同时徐徐提管敲击,并不断投料使之形成桩柱。灌砂数量和提管速度要紧密配合,通过实验计算确定每分钟灌砂数量和提管速度,保证砂桩连续、密实。试验桩目的是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因为土壤指标的差异,进行挤密砂桩施工前,需进行实验。本工程试验桩为最先施工的16根,在拟定试验区砂桩施工参数时,出于稳妥,确定A
7、、B、C、D四组施工方案,这样试验区砂桩施工控制参数为A、B、C和D四组。施工参数主要内容具体见下表:序号施工参数主要内容试验检测根数施工参数15A以v=1.5m/min匀速边拔边震提升桩管。25B以v=1.5m/min匀速边拔边震提升桩管每次提拔L=1.0m,停拔续震20s。33C以v=1.5m/min匀速边拔边震提升桩管每次提拔L=1.0m,停拔续震30s。43D以v=1.5m/min匀速边拔边震提升桩管每次提拔L=2.0m,停拔续震30s。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施工参数,所选方案应保证砂桩连续,密实
8、,均匀,灌砂率达到要求,并确定具体灌砂率。3.6拔管,移位启动拔管前留振1分钟后,边开桩机振动锤边缓缓提升桩管;提升速度应按照4.5实验确定参数执行,边振边加水,直至将桩管提升到孔口。将钢管拔出后,桩机移位到下一点位,做好原始记录,重复前述桩的施工工艺过程。由于地基应变在砂桩施工完成后未能全面消失,使得相邻未施工地基产生了应力集中,破坏原地基应力平衡,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塑变过程。故为了避免产生塌孔缩颈现象,桩位施工按隔行隔列跳跃施工。四、施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