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41902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4
《建立完善“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立完善“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探索与思考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汪萍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建立完善“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经济的健康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对于保护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课题,涉及到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还有诸多干部考核、国民素质、市场需求与价格等等问题。本文试图从耕地保护业务工作层面,对建立完善“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进行探索思考,力求对下步耕地保护工作有所裨益。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耕
2、地身兼食物生产、社会保障、生态发展等多重功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耕地就是为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保护耕地,为保证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数据显示,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分别达到13.6亿和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必须建立起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保护耕地,为保证社会稳定提供有利条件。我国目前城镇化率约为47.5%,有6亿
3、多农民依旧生活在农村,有约2.4亿进城务工农民。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房价居高不下,物价上涨此起彼伏的情况下,耕地是一些失业农民工的重要“心理防线”—10—,通过严格控制保护耕地并及时补充占用的耕地,可有效防止出现大量失地农民,维护社会稳定。(三)保护耕地,为保证经济安全提供可靠保障。金融危机清楚地告诉我们,如果放松土地供应闸门,任由土地被征转并成为信贷抵押品,其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不可低估。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能遏制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引导地方政府努力在节约集约用地上狠下功夫。(四)保护耕地,为保证生态环境提供良好平台。耕
4、地是最好的绿地,在有机物质生产、维持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二、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从自然因素角度,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全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基础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了1.23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38亩,仅为世界平
5、均水平的40%。优质耕地只占全部耕地的1/3,全国60%以上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而我国又—10—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4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全国还有近亿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而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利用率低,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况且经过长期开发,剩
6、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还存在干旱缺水、盐碱、风沙、低温严寒等一种或多种限制因素,限制强度较大,生态环境脆弱。三、建立完善“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发展”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而当前我国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就需要我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节约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正确看待“发展”,正确看待“保护”。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保护观
7、,用新的思维看待和处理现实中存在的“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用地”的矛盾与问题,才能立足长远,学会用战略眼光想问题、办事情。但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必须从最基本的法律所确定的几个原则入手,如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执法监察的原则等,这些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最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制度来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一)建立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把“土地闸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发展—10—在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上,坚决杜绝非法占地建设、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乱批滥占耕地等问题。以科学的、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约束
8、作用,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遏制当前耕地占用的发展势头。(1)建立完善分级严审制度,确保项目方案符合用地标准。在项目预审时,需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级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其申请预审的报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