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启发性教学.docx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启发性教学.docx

ID:61386796

大小:71.5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1-26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启发性教学.docx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启发性教学.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启发性教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小学数学中的启性教学如何科学的运用启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教学践明:教学中所启点的“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思能力的培养。启式的方法多种多,如:激疑启式,即激学生的疑,使其“于无疑生疑”,把学生引路峰回的岔道口,促使他去筋。当学生苦于“山水尽疑无路”,教因利,抓住机会疑,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一、置趣,激学生的求知欲趣是人力求某种事物或好某种活的向。趣是思的力,是促学生学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所学的知感趣,便会生中心,就能集中注意力,展学生敏捷的思。在教学中,掌握知的基本原理及其接性,可以促知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达到展学生

2、思,提高能力的目的。医生治病求症下,教的启当然要点在要害,在迷惑,才能指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的目的,必注重启点的化。一是要“准”,启启在关,启在新旧知的接。小学数学知有很的系性,多新知是在旧知的基上生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要学生加运用旧知学新知的指。首先新前的复和新的提要精心启点,把握的关,真正起到启、点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新旧知之的系和展,注意在新旧知的接点,分化点的关,置有次,有坡度,有启性、符合学生知律的系列提。学生独立思考,极求得新知,掌握律。然后教引学生把新旧知串在一起,形成知的

3、系构。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我了同桌之互一句“8的乘法算式”的,学生:“我家有8椅子,他家也有8椅子,一共有16椅子,算式是8×2=16。”“二(1)班在校广播操比中排成5排,每排有8人,一共有8×5=40名学生参加比。”⋯⋯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践中搜集了有关感性材料,并思加工,生成了多个解决生活的数学。二、灵活机,启学生极思教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学生的能性,学生去多思多想,使学生的思能力得到充分的展,学到更多的知,掌握更多的技能。在堂上,教只有提出富于化、具有灵活性的启点,才能引学生运用已有知解决相的数学。例如,在教学“比的用”一内容,

4、在当中我同学了一个故事:中秋,巡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品芋,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决定把其中的一筐文武大臣和后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机大臣和珅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此一筐芋共180个,先分予文武大臣90个,后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

5、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三、掌握学生实际,力求深浅适宜课堂上教师设置的启发点要深浅适度,防止过难或过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启发点的深浅度。过浅了,学生张口就答,不加思索;过深了,使学生无法思考,无从回答。例如:二年级下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在复习课的最后我出了这样一道开放题:钢笔:18元文具盒:27元水彩笔:9元蛋糕:3元巧克力:6元①兰兰买水彩笔,芳芳买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②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3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2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③老师买了两

6、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一猜老师买了什么物品?3倍,猜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较好地复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在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后,我抓住时机,又提出了第3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不一会一个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举起了高高的小手说:“老师,我知道了,你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我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学生说道:“钢笔是18元,巧克力是6元,18不就是6的3倍吗!”说得真精彩,这位孩子的发言似乎也为其他孩子指明了思考的

7、方向,于是我又看到了不少小手举起来,另一个孩子说道:“老师也有可能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也可能是文具盒和水彩笔呢,你们看,文具盒是27元,水彩笔是9元,27不正是9的3倍吗?”对啊对啊,生3迫不及待地说道:“老师还可能买的是水彩笔和蛋糕,水彩笔的价钱也是蛋糕价钱的3倍。”此时的我插不上一点嘴,孩子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地驰骋着,不断撞击出新的火花。先进的方法能赋予启发式以丰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确: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置于主动者位置,变向学生奉送真理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收到事

8、半功倍的效果,也必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