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34597
大小:5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04
《环评案例公路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施工期影响分析1.栖息地占用和破坏:永久和临时占地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割断了其活动、迁移、觅食等途径。野生动物向施工区两侧迁移。2.行为干扰:机械设备的噪声、震动及人员活动对工程沿线的野生动物产生惊扰,影响其觅食、活动;夜间施工的光源影响夜间觅食和活动的动物。特别是狼,狐狸等夜行性动物影响较大。3.交通事故:野生动物穿越施工场地时与车辆相撞造成伤亡。4.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野生动物饮水水质的影响。(不在其附近设置取土场、砂石料场。)(二)营运期影响分析1.生境破碎化:对广布
2、物种而言仅为局部切割影响,但对本身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或栖息地面积有限的低种群密度的物种影响程度较高。2.阻隔影响:对动物活动形成了一道屏障。限制其活动范围,对其觅食、种群交流产生影响。对具有迁移习性动物和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影响较大。3.车辆运行的噪声、震动及汽车光源、鸣笛等对生境的污染和破坏,二、线性工程野生动物影响分析应重点关注:1.工程选线、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尽量避绕、减少穿越栖息地,优化线位和工程形式。2.重点分析工程对栖息地的占用、切割和破碎化影响,注意叠加其它线性工程的影响。13/131.结合目标种的分布调查
3、结果和生态习性,分析工程建设内容以及施工工艺的环境影响。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1.野生动物通道的合理设置。(关注动物通道的形式(上跨式还是下穿式),通道的设计参数,通道的布设位置及密度)2.施工期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和猎捕野生动物。3.施工单位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协商最佳的施工时间和施工方案,请其进行施工监督,施工过程中加强联系。4.不在沿线泉眼附件设置取弃土场、施工便道、预制场、拌合站以及施工营地等临时工程设施。5.严格划定施工界限,禁止越界施工和破坏征地范围外的植被行为。6.
4、固体废物集中堆放,严禁乱扔,尤其是塑料制品,以免被野生动物误食7.定期对动物通道进行检查,清除通道下方的风积沙,保持通道畅通。8.改善通道周围的食物、水分条件,诱导动物通过。9.制定并开展以动物通道有效性为主要内容的科研生态监测,及时改进,为动物通道研究积累数据。四、野生动物的调查方法1.样线调查:车载货步行(粪便、足迹、卧迹、食迹、咬痕)2.访问调查(当地牧民、政府部门)13/133.资料收集4.水源地调查五、工程沿线野生动物调查结果1.项目区域野生动物的鉴别特征,生态习性、生境以及分布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生态及
5、生活习性、生境条件、栖息环境、水源地、食源地,领地范围,迁徙特性等。识别特征六、地铁工程噪声源排风亭、新风亭、活塞/机械风亭、冷却特、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地面线路列车运行、主变电站七、地铁工程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影响主要以能量损耗性(噪声、振动、电磁辐射),以物质消耗性(污水、废气、固废)为辅;对生态环境影响表现为以城市社会环境的影响(居民出行、征地拆迁、土地利用、城市景观、社会经济)为主,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诚实绿地)为辅。八、空间概念上分:地下段、地面段、高架段、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主变电所、风亭及冷却塔等。影响
6、时间上分:施工期、运营期九、地表水环境预测评价:PH、SS、COD、BOD、石油类13/13振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施工期:铅垂向Z振级(VLz10)运营期:铅垂向Z振级(VLz10)、VLzmax、室内结构噪声。十、现代建筑:名称,建设年代,结构类型,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关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建筑本体与线路的位置关系(水平距离及垂向位置关系)十一、噪声措施1.调整风亭等噪声源的位置。2.对风亭加长消声器。3.采用超低噪声冷却塔。4.对冷却塔设置隔音罩。5.风亭排风口背对敏感建筑物6.设置噪声防护
7、距离7.科学规划建筑物布局,临声源的建筑设置为商业、绿地、办公用房等非噪声敏感建筑物。8.工程高架段及地面线全线预留声屏障设置条件。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时,应按不同功能区和不同楼层分别布点,特别是对噪声影响最大的楼层应设测点。对于现状声源同时受生活噪声及其他复杂声源影响时,应分别给出其他声源的贡献值。十二、地下水环境影响13/13地下车站施工以及沿线隧道工程对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影响,地下车站施工降水导致地面沉降的影响,沿线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油污、化学浆材料等所含污染物质,进入地下水系统,影响地
8、下水水质。地下水评价应明确施工疏排地下水去向及地下水总涌水量,评价其对地下水水位变化和影响的程度。十三、工程线路沿既有道路敷设,施工期将占用部分道路及路旁绿化带,影响市民出行,造成暂时的交通压力。建成后,可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替代地面交通而减少尾气排放、噪声影响,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四、工程分析1.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