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20讲城市化优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师推荐,,,,,,,,,,,,,,,,,,,城市化考点一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动力含义表现拉力吸引人群到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推力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等(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4)意义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
2、会进步的表现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开的“S”形曲线。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1,,,,,,,,,,,,,,,,,,,,,,,名校名师推荐,,,,,,,,,,,,,,,,,,,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拓展提升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郊区化与逆城市化原因特点或表现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人口、商业和制造业
3、向郊区和乡村迁郊区化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移,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如图1)离;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逆城市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化的服务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如图2)题组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1~2题。2,,,,,,,,,,,,,,,,,,,,,,,名校名师推荐,,,,,,,,,,,,,,,,,,,1.图中第一
4、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答案1.B2.A解析第1题,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镇化率。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城镇化率最高为66%左右,对应的乡村人口比重最小,大约34%左右,B项符合题意。第2题,结合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5、起步早、速度慢。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判断为我国。在此期间,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A项符合题意。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期间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但发展速度最快。题组二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3.(2015·广东文综)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
6、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3381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3,,,,,,,,,,,,,,,,,,,,,,,名校名师推荐,,,,,,,,,,,,,,,,,,,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答案D解析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选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
7、市数目的多少,故B选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1.影响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拓展提升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