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8).docx

高三语文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8).docx

ID:61344398

大小:46.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1-26

高三语文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8).docx_第1页
高三语文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8).docx_第2页
高三语文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8).docx_第3页
高三语文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8).docx_第4页
高三语文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8).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8).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校名推荐⋯⋯⋯⋯⋯⋯⋯⋯⋯⋯⋯⋯⋯⋯⋯⋯⋯⋯⋯2018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书怀示友十首(其一)陈与义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①城东陈孟公,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②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③④似闻有老眼,能作荐鹗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注]①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1)下列对这首

2、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全诗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手法。解析:选BDB项,“久阔”是指分别已久;D项,“全诗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本诗

3、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①对世风的感叹。诗歌前四句通过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世风的感叹。②对友人的思念。“城东”六句多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③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每点2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东屯北崦[注]杜甫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注]东屯,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

4、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崦,山。(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此处是诗人对“盗贼”的痛斥。B.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都使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C.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1-⋯⋯⋯⋯⋯⋯⋯⋯⋯⋯⋯⋯⋯⋯⋯⋯⋯⋯⋯⋯⋯⋯⋯名校名推荐⋯⋯⋯⋯⋯⋯⋯⋯⋯⋯⋯⋯⋯⋯⋯⋯⋯⋯⋯生了山林的想法。D.尾体了歌的跳性,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意:眺望山,地有黄,回首不忍久看。E.歌首直抒胸臆,、寓情于景,尾卒章志并直接揭示

5、了歌的主旨,体了杜手法的灵活多。解析:CEC,“令人生了山林的想法”,人漫步山林所之景确是清幽的,使人原本悲的心情得到的解,也是章奏的一个化,但人并未因此萌生山林的想法。E,尾并非卒章志,也不是直接揭示主旨。尾通人眺所的“地”“黄”的描,以及“回首”一作,表明了人民生、国家的与关切。(2)歌抒了人怎的思想感情?合全要分析。(6分)答:答案:①官吏剥削百姓的怒,痛斥官吏剥削百姓的行,称之“盗”,其行“求”;②百姓的同情,百姓异常困,村一片荒,寄寓了人百姓的深切同情;③国家、民生的,人想起自身遭遇和的火,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每点2分,意思即可)3.下面首宋,完成(1)~(2)。(11分

6、)江仙登凌歊台感①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三分。江山重叠倍魂。花有,烟絮无痕。已是年来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眼共?却②台下草,不解王?[注]①李之,宋徽宗崇宁初,李之因得罪蔡京被除去名籍,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作于李之居太平州期的某年春天。②却,即“”,相当于代“道是⋯⋯么”。(1)下列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两是(5分)()A.起句照目,“偶向”二字透露出人平日幽居、极少出的境况,“望”字起下文,引出登台所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三分”承首句,写登台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烈的情感。C.花、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人眼中,花姿美,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不着

7、一字,褒分明。D.“清愁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弥漫空,触目所,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者留下了想象空。E.此是咏。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了抒情。人借登凌歊台抒了内心的感慨。解析:BCB,“烈的情感”理解有,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憾和惆,情感并不烈;C,“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不着一字,褒分明”意理解,两句生地描写了花与絮的情,并无美前者有情、斥后者无情之意。(2)全抒了人怎的思想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