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作业.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新料推荐⋯⋯⋯⋯⋯⋯⋯⋯⋯⋯⋯⋯⋯⋯⋯⋯⋯⋯⋯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后训练巩固提案升下图为某游客在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拍摄的含有海星化石的岩石照片。据此完成第1~2题。1.此岩石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海星等无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解析:第1题,此岩石含有“石质化”的海星遗体,属于沉积岩。第2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答案:1.C2.B读下图,完成
2、第3~4题。3.此图可以简单看做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④CO24.此图不可以说明()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CO2的浓度B.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C.绿色植物起到固定CO2的作用D.动物主要是吸收CO2,排放O2解析:第3题,根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知①代表动物,②代表绿色植物,③代表绿色植物释放的O2
3、,④代表绿色植物吸收的CO2。第4题,由图中的关系可知,动物是吸收O2,排放CO2。1⋯⋯⋯⋯⋯⋯⋯⋯⋯⋯⋯⋯⋯⋯⋯⋯⋯⋯⋯⋯⋯⋯⋯最新料推荐⋯⋯⋯⋯⋯⋯⋯⋯⋯⋯⋯⋯⋯⋯⋯⋯⋯⋯⋯答案:3.A4.D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图(图甲)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图乙)。对比分析完成第5~6题。5.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6.该用地结构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次生盐渍化D.石漠化解析:第5题,从题中所提供的材
4、料中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小。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第6题,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答案:5.A6.A导学号74420036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湖水水位常随季节显著变化。读图,完成第7~8题。7.乍得湖在短短40多年间面积萎缩90%
5、以上,其最主要原因为()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B.降水减少,旱灾严重C.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及过度引水2⋯⋯⋯⋯⋯⋯⋯⋯⋯⋯⋯⋯⋯⋯⋯⋯⋯⋯⋯⋯⋯⋯⋯最新料推荐⋯⋯⋯⋯⋯⋯⋯⋯⋯⋯⋯⋯⋯⋯⋯⋯⋯⋯⋯D.河流补给水源枯竭8.乍得湖流域国家开展了对此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加强人工降雨力度,增加降水量B.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C.恢复植被、开凿人工河道引水入湖和推广节水措施等D.让乍得湖周围的居民大量迁移至别处解析:第7题,乍得湖地区的气候变化不大,所以蒸发
6、量和降水量多少变化不大;河流的补给水源没有枯竭;而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及过度引水,使注入湖泊的水减少,使湖泊的面积萎缩。第8题,人工降雨受大气条件的制约;若引进的物种不适宜当地的种植条件,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周围的居民大量搬迁是不现实的;而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开凿人工河道引水入湖和推广节水措施等都会改变当地的水源条件。答案:7.C8.C9.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填空回答图中序号处人类开发利用不当产生的问题。(1)①处林区过度采伐森林→→水土流失→→水害。(2)②处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水土
7、流失。(3)③处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河流自净能力减弱。(4)④处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河岸后退→水害。(5)⑤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海水入侵。(6)⑥处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航道变浅。解析:首先分析题干,明确该城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本地区过度采伐森林,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易引发水土流失现象。又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河流径流量大,容易形成水灾,而冬春季节少雨,易出现干旱。如果上游用水量剧增,必然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小,河流净化能力减弱,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8、若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既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又使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海水的顶托作用下,在河口大量沉积,使河流入海航道变浅。答案:(1)森林覆盖率降低(或植被减少)河湖泥沙淤积(2)砍伐森林(3)减小(4)坍塌(受损)(5)地下水水位下降(6)泥沙淤积3⋯⋯⋯⋯⋯⋯⋯⋯⋯⋯⋯⋯⋯⋯⋯⋯⋯⋯⋯⋯⋯⋯⋯最新料推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