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331260
大小:1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1-25
《九里村三解三促驻村调研的感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里村三解三促驻村调研的感悟 乡思九里 ——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三解三促”驻村调研的感悟 “四化”同步推进战略布局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建设乡村文明和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如何在乡村平台上“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立夏”刚过,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三解三促”活动,我与同事赴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驻村数日,走村串户,与村民同吃同住,了解民情民意,接地气汲取群众智慧,在与他们接触中产生的火花,不时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积淀的九里情愫不时在心头泛起涟漪。
2、印象九里 九里,一个兼具历史文化积淀、传统农家味道和现代农业气息的美丽村落。九里所在的延陵镇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史料记载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春秋时期“德圣”吴季札三让王位、弃室而耕的封邑之地。村中的季子庙是江南四大庙宇之一,庙前“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字碑,由圣贤孔子所书,传颂着季子至德诚信、仁义天下的美德。村中的独特奇观“沸井涌泉”,井面翻腾鼎沸、滚浪有声,六口井水三清三浊、味道各异。 阳光一米,鸟鸣九里,住在九里的清晨都是被叽叽喳喳鸟叫声唤醒的。九里村域10平方公里,境内没有工业,主要产业是以季子文化为
3、主的传统旅游和以稻麦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这恰恰造就了九里树茂草绿、农田连片的优美环境。走在九里的自然村落中,整洁的水泥路到村到户,清澈的河塘边经常有老妇在洗衣,家前屋后处处是花草和菜地。整治一新的香草河穿村而过,河道岸绿景美、堤路通畅,岸边时常可以看到栖息的水鸟。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既保留了农民原来独门独户、左邻右舍的居住方式,又引入了现代小区的管理理念,错落有致、环境优美、设施配套。 九里村现有耕地6800亩,村里稻麦种植面积超过耕地一半。这里的粮食规模生产基地、一茗堂苗木生态园、城投苗圃、青虾养殖基地以及种粮大
4、户正在建设的烘干场,反映出九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态势。基地里,小麦长势喜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集苗木种植、生态旅游、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一茗堂苗木生态园,流转土地1500亩,已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基地苗木种植基本到位。水产养殖也是许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现有养殖水面3000亩,以养殖四大家鱼和青虾为主,村民韦白手夫妻俩承包了70亩水面养殖青虾,一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探问九里 在九里,除了白天座谈和走访了解外,每天清晨天一亮我就起床,早饭前花上2个小时走村串户家访村民,亲眼看看农家情况,
5、当面问问村民想法,切身感受村容村貌。 九里是传统的农业村,在这样一个纯农业村,老百姓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还有哪些困难?“基本都是大户流转、规模种植了,零散种的很少”。村支部书记郦友良介绍,这些年农业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村民发展现代规模种养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村里拥有种植养殖大户42户、家庭农场3个、农民合作组织6个,大户规模经营提高了效益,外出务工的村民流转耕地每亩每年也能拿500-600元流转费,大家都高兴。在村里聊到强农惠农政策,老百姓都说现在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但针对性和配套方面还需要完善。
6、种粮大户汤加林承包480亩田从事粮食种植,他向我们反映,为解决稻麦收获“两晚”问题,政府这两年开始补贴烘干设备,但实际情况是烘干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更多,而且国土部门又不批地,老百姓投入大不说,心里总是不踏实。另外,他还谈到规模种植后,从种到收所有都要自己投入,压力太大。我建议村里在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分工分业提高集约化水平,村里同志很认可这个建议。 如何突出特色加快新农村建设,如何让留在农村的人过得更好?九里有着自己的做法。九里村由原来九里、五星、旧县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辖11个自然村,在
7、推进新农村建设时,村里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突出环境和民生改善,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在自然村蒋庄,我们看到,村民原有的生活共同体——村落还保持着大致的轮廓,这几年村里通过村庄整理、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看上去同样干净清爽,还另有一番味道。村民们都说这几年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化很大,村村都是4—5米宽进村路,平时环境保洁员定期打扫,小病在卫生服务站就可以看,孩子上学有校车每天定时定点到村接送,九里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当然,现在留在村里的除了老人、妇女和儿童,就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体。目前,丹
8、阳市和延陵镇正准备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对这些困难群体进行帮扶,让他们生活好起来。由此我想,改善农村民生,确实不仅要提供基本服务、满足大多数,更应多雪中送炭、关爱困难户。 乡村文化是农村的原生文化,也是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如何保护好、挖掘好、发展好乡村历史资源和乡土民俗文化?这是个值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