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131251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04
《化学能和电能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学能和电能》教学反思化学组付勇(一)公开课--时装还是服装?每次公开课后的评课几乎会遭遇同样的质疑,《化性能和电能》也不例外:公开课虽然好,但是平时上课能这样上吗?如果不能,为什么还要上公开课呢?公开课仅仅为了表演吗?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认识公开课和平时上课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我们知道,课堂的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再外在的表现形式,关键是内在的设计理念,而课堂设计理念的核心则是它的文化取向。因此,应该先分析公开课和平时课堂有什么样的文化取向。这里我想用时装和服装的关系来与公开课和平时课堂做类比。首先,公开课如时装表演,代表了平时课堂的发展方向。公开课如时装表演
2、,虽绚丽多姿,然不为日常所穿戴。它需要专门的舞台供观众欣赏,为众人评说。当然,公开课的准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非一般课堂所比拟。但是,公开课却代表着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公开课的文化取向是最新的理念做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课堂,以师生互动为重要特征。这种文化取向正是我们平时课堂的发展方向,平时课堂虽然不必那么绚丽多彩,但至少在文化取向上应该向着公开课努力,公开课的文化元素可以为平时上课所用。例如,《化学能好电能》这一节课,实际上它的文化取向就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探究学习,积极建构知识。平时上课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
3、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满堂灌,君不见还有多少课堂还在给学生从头到尾在灌输?其次,公开课如时装设计,它具有更多的创新成分。公开课的重要特征是它有所创新,需要设计者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教学进行创造性重构。创新是公开课的追求,也是课堂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试想,如果没有公开课的创新设计,我们课堂设计还会有创新吗?平时的课堂设计可以毫无创造,凭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或模仿足够上好一节课,不必要刻意突破传统。作为公开课,《化学能和电能》的设计没有按传统《原电池》的设计,而是淡化化学学科本位,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生活经验——原电池入手
4、,一步步通过实验探究完成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我认为这是一种创造性设计,如果平时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那样,专研教材教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将会达到新的高度。再次,公开课如时装公司运作,是集体智慧。公开课反映了一个教研组,甚至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它不仅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不仅是个人的努力,更是集体的智慧。在《化学能好电能》的设计、准备和试讲等环节,我们化学组的老师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尤其是我们的组长杨老师和黄老师,参与了整个过程。如同时装公司的运作,经过集体的努力,我们化学组推出自己的品牌时装《化学能和电能》。可见,公开课就是公开课,它融入了现代教育的时尚元素,
5、代表了课堂的发展方向。正如平时的服装,平时的课堂正在向公开课的潮流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推出更多的公开课时装,并引领着平时课堂的服装不断改进。(二)课堂需要这样提问问答是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最常用的交流手段,但是问答必须合适才会发挥最佳效果,否则可能适得其反。通过上《化学能和电能》公开课,结合评课专家和老师的建议,我发现问题由仅老师提出,然后由学生来回答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或者应试能力。尽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比培养学生解答问题能力重要的
6、多。培养问题意识,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资料、观察实验、分析推理,从而提出问题。我上的《化学能和电能》公开课,提问较多,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逐步得出了原电池工作的原理。遗憾的是,这些问题都是我事先设计的,学生思考回答就够了。我想如果能够把教学设计变成另外一种思路可能使课堂更加具有开放性。修改教学设计如下:已经上过的《化学能和电能》公开课思路修改的教学思路老师打开电池,引导让学生观察电池内部结构学生自己打开干电池,观察电池内部结构老师提出问题:电池如何工作的?个部分部件有哪些作用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电池如何工作的?个部分部件有哪些作用呢?老师引导学生
7、探究电池的工作原理学生提出假设,分别从电极、电解质材料等方面提出假设老师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制定方案,自己去验证提出的问题应该一定的思维容量,适合学生围绕问题探究。我在课堂上启发提问共有11次,其中有4次提问我自己课后认为缺乏思维容量,可以不问或者换种方式提问。比如,电解质的作用探究后,我设计的是“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不必要再问了,因为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已经理解电解质的作用了。还有,探究原电池“闭合回路”条件,最好是把问题改为“原电池构成是否仅仅有电机和电解质呢”。毕竟,课堂永远是缺憾的艺术,学无止境,教亦如此。(三)难得糊涂在《化学能和电能》课的最后阶段
8、,本来原电池构成的条件已经探究结束,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