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doc2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doc2

ID:6129625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4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doc2_第1页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doc2_第2页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doc2_第3页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doc2_第4页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doc2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doc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良对策【内容摘要】为了加强儿童的品德教育,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课堂更适应儿童的需要和特点,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在小学设置了低年级《品德与生活》、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品德课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被孩子们所喜爱。但品德课堂中存在不少不良现象。本文就品德课堂中的不良现象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德育成效的几点思考:选取合适主题,促进主体参与;组织有效活动,提升主体感悟;增减有效资源,生成精巧课堂;灵活组织活动,关注主体需求。【关键词】品德课堂主题感悟有效资源《品德与

2、生活》、《品德与社会》作为传统品德课堂的“形象代言人”,它有了彻头彻尾的改变。它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向学生传达它的综合性目标,同时也因为它的活动性强而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学科。我们执教者为了达到课的精彩、美丽,往往轻忽了课的宗旨和目标,纯粹为活动而设计活动,出现了不少不良现象,引人深思。一、品德课堂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例析活动课程是德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活动课在一般的历史理解中,以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生活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其目的不是传授与

3、实际生活脱离与形式生活经验脱离的所谓系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当前认为要的问题。而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新课标倡导活动化教学,而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课正是德育的主阵地。品德课的生活性吸引了孩子,综合性激发了孩子,活动性调动了孩子,从而在众多学科中脱颖而出,被孩子们喜爱,不少风格不同的“精彩的课堂”、“美丽的片

4、断”也频频出现,孩子们在品德课上“玩中学,学中乐”。但精彩的背后,却有着诸多不良现象。1.课堂“华而不实”。众所周知,品德课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活动”就被摆在了最最重要的位置。很多教师为了让课堂突出活动性,让孩子们活起来,就盲目地采用不同活动,毫不考虑活动的价值与实际收益。案例一:一位教师在组织《我的好习惯》这一主题活动时,四人小组每组一棵“习惯树”(用众多材料,精心制作而成),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好习惯写在“苹果”上,然后再贴到“习惯树”上并互说习惯。的确,课堂中一棵棵苹果树上结满了果实。但学生这些习惯

5、并不光因为挂上果实而会真正养成。在挂果子的嘻嘻哈哈中,课堂热闹了,华丽了,却偏离了活动主题。这么大成本的投入与“养成好习惯”两者得不到等价的交换。案例二:一位教师在组织《皮诺曹的鼻子》这一主题活动时,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皮诺曹的鼻子”,活动结束时,让孩子们把这鼻子齐刷刷地扔进了垃圾筒。且看这过程,课堂很活,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但再深入思考,孩子们扔的究竟是什么?不难看出,教师设置这一活动的主旨是让孩子们通过“扔鼻子”,改掉说谎的坏习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但这一扔,教育的目的其实达到很少甚至根本无法达到。同时,

6、每个孩子扔掉一个“鼻子”,反而成了“浪费”的反面教育。诸如比类的例子还不少:贴星星,奖苹果……这些让课堂增色不少的“佐料”,应就形式而言,它们让课堂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但活动的实效性收效甚少。2.内容“多少不调”。按照《新课标》所编写的教材,实现了教材功能上的转变。它的功能是“激活”,是一种“活性因子”。它只是一个范例,一种提示,教材的内容可增可减可改,只要切合活动的主题,任何有效的素材,都可拿来为我所用,于是就出现了“内容空泛”或“内容过于饱和”的现象。案例一:一位教师在组织《父母的疼爱》这一主题活动设计如下:

7、首先出现几张自己育儿图片,向孩子们讲述自己育儿的辛苦,接着让孩子们回忆自己被父母疼爱的故事,最后让孩子们谈谈对父母的感恩。但孩子们想得很少,谈得很少,课也就草草结束。这一活动设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但为什么课堂中会出现这种空洞的现象,最主要的是活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主体性发挥,没有从孩子内心引起共鸣,从而使活动内容空泛而浮在表面。案例二:一位教师在组织《衣食的来源》一课时,把“衣”“食”来源全都介绍、浪费现象全都揭示、节约教育全都落实。课堂用时五十多分钟,课后问孩子,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孩子们只能说到其中的一点

8、,有的甚至无话可说。分析孩子们收获甚微的原因,“衣”、“食”是生活的两个方面,应分在两节课进行分析和了解,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重点可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但本节课中两块内容全都融合在一起,重点太多,孩子们就无从把握,出现了课堂中懂得很多,课堂外所剩无几的现象。3.时间“长短不控”。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集中和指向一定的客体,是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注意力能保证人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