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docx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docx

ID:61291901

大小:12.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1-24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促进农民增收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省相关决策部署,适时召开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关键举措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创造性地推行了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形成了农民科学增收、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4186元,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331元,增长%,占纯收入的43%;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177元,增长%。区、县、县3个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查

2、分析,明晰思路目标  在深入分析形势和全市农民收入特点后,我们形成了四条共识:一是非农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增长极。农民收入每增加3块钱就有2块来自工资性收入。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特点决定农业增长率每年在6--7%,而制造业、服务业只要市场需求旺盛,一般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三是农民收入差距是工业化、城市化差距的综合反映。普遍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农民收入水平高。四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将开辟农民增收“高速路”。城乡统筹,将使农民“无障碍”进入工业化、城市化领域。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提出坚持“

3、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举措到户、三化承载、机制保障”的思路(“三业并举”即提升农业打基础,扩大就业强主导,激活创业抓关键;“四轮齐动”即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举措到户”即对农民增收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把增收措施落实到户;“三化承载”即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搭建起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载体;“机制保障”即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长效机制,科学促进农民增收)。制定了《20XX—20XX年农民增收规划》,提出每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递增15%以上,力争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XX年翻一番,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

4、水平的“三步走”目标。  二、坚持“三业并举”,拓宽增收路径  在增收途径上,我们坚持“三业并举”:  一是提升农业打基础。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粮食、果品、蔬菜、奶业和生猪五大产业集群,推进花椒、辣椒等区域特色产业集约化发展。今年全市夏粮总产万吨,平均亩产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其中小麦总产万吨,平均亩产公斤,较去年分别增产4%和%。  二是扩大就业强主导。坚持像抓农业生产一样抓劳务经济,像为农产品找市场一样为劳动力找就业岗位,像为农产品打品牌一样做劳务品牌,出台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技能培训,扩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

5、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占年任务的%,其中劳务输出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占年任务80%,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万人,占年任务的67%。  三是激活创业抓关键。从信贷、税费等方面积极扶持,推动创业,催生“小老板”,止目前,止目前,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7万多户。一季度免费创业培训3127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65万元。同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使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创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打工就业、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种养业经营的格局;积极拉升工资性收入、扩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

6、实现农民增收“四轮齐动”。  三、实施到户工程,创新增收方法  我们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坚持按照“逐户填卡,因户施策,举措到户,分类指导,配套服务”的要求,科学筛选增收路径,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在去年在晋星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市1729个村全面实施了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